第七節 安裝一個燈泡需要多少人(1 / 1)

安裝一個燈泡需要多少人?你可能以為這是一個腦筋急轉彎,不是!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兒可笑,安裝一個燈泡還能需要幾個人?一個人也就夠了,這還用問嗎?

其實問題沒有那麼簡單,關鍵要看家裏有幾個人。

假設兒子一個人在家,燈泡忽然壞了,他找一個燈泡安上也就得了,問題自然很簡單。問題是燈泡壞的時候常常不是兒子一個人在家,這時問題就變得複雜得多了。

如果燈泡壞的時候媽媽和兒子同時在家,那麼安裝一個燈泡就需要兩個人。兒子在上麵安燈泡,媽媽在下麵扶椅子。如果燈泡壞的時候,恰好爸爸、媽媽和兒子同時在家,那麼兒子在上麵安燈泡,媽媽在下麵扶椅子,爸爸在旁邊給兒子遞燈泡,安裝一個燈泡需要三個人。如果燈泡壞的時候,爸爸、媽媽、兒子和女兒同時在家,那麼兒子在上麵安燈泡,媽媽在下麵扶椅子,爸爸在旁邊給兒子遞燈泡,女兒在後麵點燃一根蠟燭為哥哥照亮,安裝一個燈泡需要四個人。如果燈泡壞的時候,爸爸、媽媽、大兒子、小兒子和女兒同時在家,那麼大兒子在上麵安燈泡,媽媽在下麵扶椅子,爸爸在旁邊給大兒子遞燈泡,女兒在後麵點燃一根蠟燭為哥哥照亮,小兒子在遠處指揮,安裝一個燈泡需要五個人。如果燈泡壞的時候,爸爸、媽媽、大兒子、小兒子、女兒以及孫子同時在家,那麼大兒子在上麵安燈泡,媽媽在下麵扶椅子,爸爸在旁邊給大兒子遞燈泡,女兒在後麵點燃一根蠟燭為哥哥照亮,小兒子在遠處指揮,孫子在桌子上拿一支筆和一個本作安裝記錄,安裝一個燈泡需要六個人。如果燈泡壞的時候,爸爸、媽媽、大兒子、小兒子、女兒以及孫子、孫女同時在家,那麼大兒子在上麵安燈泡,媽媽在下麵扶椅子,爸爸在旁邊給大兒子遞燈泡,女兒在後麵點燃一根蠟燭為哥哥照亮,小兒子在遠處指揮,孫子在桌子上拿一支筆和一個本作安裝記錄,孫女在桌子的另一邊寫詩,歌頌這個團結一致的歡樂場麵,安裝一個燈泡需要七個人。如果燈泡壞的時候,爸爸、媽媽、大兒子、小兒子、女兒以及孫子、孫女、外孫子同時在家,那麼大兒子在上麵安燈泡,媽媽在下麵扶椅子,爸爸在旁邊給大兒子遞燈泡,女兒在後麵點燃一根蠟燭為哥哥照亮,小兒子在遠處指揮,孫子在桌子上拿一支筆和一個本作安裝記錄,孫女在桌子的另一邊寫詩,歌頌這個團結一致的歡樂場麵,外孫子在門口拍照,安裝一個燈泡需要八個人……此外還有拉電閘的、按開關的……

如果繼續寫下去的話,恐怕再有十個八個人也都能派上用場,這是沒有止境的。

寓言啟示

官僚機構和一個家庭沒有什麼兩樣。

官僚機構想方設法使自己的機構膨脹,人越來越多,辦公場所越來越大。通過擴大規模來提高自己的利益,使自己升遷的機會更多,使自己管理的公共物品更多,使自己辦公的空間更豪華。這些人追求的並不是社會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他們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國家管理機構應該是越精簡越好,越精簡效率越高,管理費用越低,全社會的交易成本越低。但是,問題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麼簡單。每一個人都想謀求自己的利益,每一個人都想成為“吃皇糧”的政府工作人員,就如同那些想幫忙安裝燈泡的人一樣,都希望能被派上用場。其實還真就未必需要那麼多人。最好的政府應該是這樣一種狀態:小政府,大社會。但是結果常常是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