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由主義經濟學家莫瑞·羅斯巴德為了讓讀者理解“長期投資”,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魯濱遜孤身生活在荒島上,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終日為生存而奮鬥。唯一的食物來源就是島上的一片果樹林。他必須從這棵樹爬到那棵樹,來來回回地折騰八個小時,才能收集到足夠當天吃的食物。
這樣勞累了一段時期,魯濱遜發現,比起徒手采摘,做一根采摘棒,用采摘棒采摘能省很多力氣——每天隻要六個小時就夠了。他算了一筆賬:做一個采摘棒需要八個小時,如果花一整天來做,就意味著之前要積攢一天的食物;如果用四天來做,每天就要多幹兩個小時的活。不過,采摘棒做好之後每天都可以多休息兩個小時,還是很劃算的。
用采摘棒采摘了一段時間後,他發現用采摘棒采摘樹上的果子還是比較累,腦袋得仰著,胳膊得支棱著——如果有個梯子,就不用受這些罪了。相同的工作,用梯子隻需要四個小時。
不過,做梯子需要花上二十四個小時,也就是說,必須少休息二十四個小時,這真是一種折磨,不過,為了以後每天又可以多出的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他還是決定做一個梯子。
經過一番苦幹,梯子終於做好了,魯濱遜心想,以後每天隻需要幹四個小時的活,這下可以輕鬆了。不幸的是,梯子剛做好,一場颶風使得樹上的果子紛紛落地,颶風過後那些果樹仿佛病了,紛紛死去。可憐的魯濱遜,剛剛做好的梯子,對他來說已經毫無價值了。他隻好采草莓、挖植物的根莖充饑。
有了這番經曆,魯濱遜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些長遠打算,想起來似乎獲益不少,但島上的環境變化無常,說不定計劃完成的時候,環境一變,之前的打算就全落空了,還得搭上之前的辛苦勞動,吃冤枉虧,不劃算。幹脆,老老實實地每天做好每天的打算,累是累點,但是不會吃虧。
寓言啟示
選擇長期投資之前進行必要的預測和評估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預測和評估的長期投資就好比魯濱遜的梯子。
投資就是節省當前的消費,換取未來更大回報的行為。一般來說,投資需要的環節越多,收益就越大,當然,時間也越長,更重要的是,需要承擔的風險也更大。
間接投資對環境穩定的依賴性越大,隻有最終消費環境符合投資之初的預期,投資才可能帶來回報,否則,就會虧損,甚至可能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