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非標準化訪談的缺點也是顯然的,比較費時,訪談規模因此受到限製。由於訪談的結果差別很大,難於對結果進行定量分析。此外,由於非標準化訪談的內容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對訪談人員素質要求更高。在訪談過程中要求訪談者既能正確引導不偏離訪談目的,又有較高的發現新問題的能力,及時根據被訪者的態度和反映的問題把訪談引向深入。訪談者能在訪談過程中,對被訪談者的態度行為進行觀察,獲得其他方法無法獲得的有關訪談對象的許多諸如表情、語氣、動作等非語言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更真實地反映著被調查者的願望。

2.2.3 半結構式訪談

為了克服上述兩種訪談的弊端,吸收其優點,人們在民意調查過程中普遍使用半結構訪談。半結構訪談有較詳細的訪談提綱,但訪談程序較自由。從一般問題開始,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在訪談過程中使問題不斷深化,對訪談中發現的新問題作進一步深入調查。半結構式訪談的主要要求如下:

第一,訪談者設計一個訪談框架,包括訪談的題目或問題;

第二,訪談者必須十分熟悉訪談內容及其所要實現的目標;

第三,訪談者具有良好的交流技能,在自然交流中完成訪談,避免一問一答式的機械問答;

第四,確定樣本規模和選樣方法;

第五,選擇安靜的訪談環境;

第六,訪談時隻記錄要點,訪談後及時對訪談所獲得信息進行詳細描述和分析;

第七,與被訪談者一起對訪談的總體情況和結果進行討論,以便被訪者有機會檢查調查者的理解和分析是否與他們的本來意願一致。

半結構訪談對象適合特殊群體,如:弱勢群體、特殊利益群體、主要知情人,也包括為了獲得一些特定的知識和信息而訪談一些有特殊知識的人。從這些特定人群中可以獲取特定的信息,以及對特殊群體的深入理解。在農村社區主要知情人可能是社區、組織、機構的領導和“精英”,因為他們更多地參與社區組織機構事務,比一般人更熟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