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革命首義武昌城!龍氣黯然天安門(12)(2 / 3)

胡的意見很正確,可是孫中山先生卻更有卓見,孫先生說:

“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們革命不是靠堅甲利兵,如果我們不能登高一呼,身入虎穴,那麼人民所仰望於革命誌士的是什麼呢?我們如果能以和平收革命全功,則是開世界革命的先河,何必先在家鄉練兵。目前的形勢是急需要一個革命政府以資號召,如能建立一個政府,則滿清必然傾覆,袁世凱也不可能抗拒。我們是革命同誌,應該示人以誠,信任別人,不宜先預防他人不服,而一意謀以武力取天下。”

胡漢民、廖仲愷都被孫中山先生的偉大抱負和開誠胸襟所感動,胡表示願隨孫先生北上。這時追隨孫先生同赴上海的還有吳敬恒、馬君武、張繼等。十一月初六日,孫中山先生一行抵達吳淞,上海方麵革命黨人陳其美、黃興、汪兆銘等均在碼頭歡迎,大家相見狂喜,竟至擁抱跳躍。

孫中山先生抵滬後下榻愛儷園。初七日召集最高幹部會議,出席的有:黃興、胡漢民、汪兆銘、陳其美、宋教仁、張靜江,居正、馬君武等,會商組織臨時政府方案,一致公舉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宋教仁主張實行責任內閣製,孫先生認為責任內閣不是中國鼎革時所宜實行的製度,但宋堅持,孫中山先生終於勉強同意,並命宋和張繼等磋商內閣總理人選。張繼主張推宋教仁,宋堅決不肯接受,並提議推黃興。黃初不肯接受,宋乃請居正、田桐、呂天民等再敦勸黃興,黃最後才應允。但此擬案,必須交由南京的各省代表通過,因各省代表原已通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總統製,而現在卻要改為內閣總理製。

辛亥年十一月初八日黃興、宋教仁專車赴南京,駐丁家花園,晚赴谘議局出席各省代表大會,討論修改臨時政府組織法。可是各省代表多不讚成內閣製,因此表決時還是通過總統製。

初十日17省革命代表開正式選舉會,出席的17省代表名單為:奉天代表吳景濂,直隸代表穀鍾秀,河南代表李?山東代表謝鴻燾,山西代表景耀月、李素、劉懋賞,陝西代表張蔚森、馬步雲,江蘇代表袁希洛、陳陶怡,安徽代表許冠堯、王竹懷、趙斌,江西代表林子超、趙士北、王有蘭、愈應麓、湯漪,浙江代表湯爾和、黃群、陳時夏、陳毅、屈映光,福建代表潘祖彝,廣東代表王寵惠、惠憲甫,廣西代表馬君武、章勤士,湖南代表譚人鳳、鄒代蕃、廖名扌晉,湖北代表馬伯援、王正廷、楊士傑、胡瑛、居正,四川代表蕭湘、周代本,雲南代表呂誌伊、張一鵬、段宇清。由浙江代表湯爾和為議長,廣東代表王寵惠為副議長,江蘇代表袁希洛為書記。首由議長湯爾和宣布開會,並報告我國數千年專製政體已告結束,共和政體已經實現,大家熱烈鼓掌。隨後即進行選舉,每省為一票,共17票,開票結果,孫中山先生以16票當選,另一票為黃興。議長遂隆重宣布孫中山先生當選為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大會同時通過,推舉湯爾和、王寵惠至上海恭迎孫中山先生至南京就職。十二日開會,黃興臨時提議以中華民國為紀元,改用陽曆,大會亦一致通過。散會後黃興乃發兩則電報,一致陳其美:“陳都督鑒:今日參議會決議改用陽曆,並以中華民國紀元。明日為中華民國元年正月一日,請公布。”一致《民立報》於右任:“《民立報》於君右任鑒:今日由參議會決議,以明日為中華民國元年正月一日,孫大總統來寧發表臨時政府之組織。”

同時發出通電:“本日在寧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到會者十七省。孫中山先生當選為臨時大總統,特此通告。”孫中山先生當選為臨時大總統後,有電給武昌的黎元洪:“武昌舉義,四海雲從,列國輿論,歌誦民軍,無微不至,而尤欽佩公之艱苦卓絕。文於中國革命,雖奔走有年,而此次實行,並無寸力,謬蒙各省代表舉為總統,且感且愧,惟有勉為其難,以副諸公之盛意。武漢為全國之樞紐,公之責任維艱,伏維珍重。”黎亦有複電給孫中山先生:“頃接各省代表會蒸電稱:臨時大總統大任,先生當選,曷勝欣賀!先生識高千古,慮周全球,挽末世之頹風,複唐虞之盛治,使海內重睹漢官威儀,不獨四萬萬同胞之福,即東西各國亦莫不景仰高風,為中華民國慶!專此電賀。中華民國萬歲!中華民國大總統萬歲!”

接著各省代表團也聯名致電黎元洪:“各省代表會於元月二日決議,選舉臨時副總統,即於三日上午十時開選舉臨時副總統大會。我公當選。除通告全國外,並由本會特派員齎各省代表簽名書敬呈鈞鑒!兼表歡迎。”南京臨時政府也致電黎元洪:“今日參議院選舉副總統,經全數投票,舉我公充任,共慶得人,謹為中華民國前途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