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革命首義武昌城!龍氣黯然天安門(5)(3 / 3)

林烈士覺民字意洞,號抖飛,福州市人,14歲入福建高等學堂,後赴日本慶應大學學哲學,和革命黨人林文、林尹民情同兄弟,被稱為“革命三林”。

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廣州起義失敗後,革命黨人棄屍街頭,沒有人敢去收殮,前後五天,清吏才通知廣仁、愛育、方便、廣濟四個善堂清掃遺骸,將其移置谘議局前曠地,分十餘堆,折臂斷腦,血肉模糊。清南海、番禺兩縣知事擬將各烈士葬於狗頭山,後又擬葬於東門外臭崗。臭崗是安置執行死刑的屍體,聚集於一個巨穴中,掩以浮土,暴骨揚穢,路人均掩鼻而過,故名臭崗。善堂董事徐樹棠力持反對,他的理由是:“善堂收葬各骸,不能與死刑犯人同葬一所。”爭議未決,有位潘達微挺身而出,奔走呼籲,終於在紅花崗埋葬,崗上壙分四積直列,烈士們自死至葬,陳屍多日,繼以夜雨,屍體黴漲,有小蟲蠕蠕自發孔出。潘達微葬畢烈士,乃改紅花崗為黃花崗。所埋屍體共72具,故後人便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相稱,但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直到民國11年(1922)春才完全查出,乃在黃花崗上勒石記名,下麵是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籍貫:

方聲洞福建人,林盛初廣西人,徐佩132廣東人,韋樹模廣西人,徐禮明廣東人,徐日培廣東人,李炳輝廣東人,李晚廣東人,郭繼枚廣東人,徐廣滔廣東人,遊壽廣東人,徐臨端廣東人,李文楷廣東人,周華廣東人,陳春廣東人,徐茂燎廣東人,徐鬆根廣東人,徐滿淩廣東人,龐雄廣東人,馮超驤福建人,韋榮初廣西人,江繼複廣東人,徐昭良廣東人,徐培添廣東人,陳更新福建人,秦炳四川人,徐應安廣東人,勞培廣東人,徐褶成廣東人,杜鳳書廣東人,陳與焱福建人,餘東雄廣東人,徐保生廣東人,徐廉輝廣東人,陳文褒廣東人,韋統鈐廣西人,李文甫廣東人,韋統淮廣西人,徐容九廣東人,徐進火召廣東人,程良安徽人,林覺民福建人,宋玉琳安徽人,馬侶廣東人,陳潮廣東人,陳清疇福建人,羅乃琳福建人,李德山廣西人,喻培倫四川人,羅仲霍廣東人,卓秋元福建人,胡應升福建人,羅坤廣東人,饒國梁四川人,林尹民福建人,黃鶴鳴廣東人,黃忠炳福建人,王燦登福建人,林西惠福建人,饒輔廷廣東人,李雁南廣東人,陳可鈞福建人,石德寬安徽人,陳發炎福建人,周增廣東人,林文福建人,劉六符福建人,劉元棟福建人,林修明廣東人,魏金龍福建人,張學銓廣東人,林時爽福建人。

黃花崗之役以後,又爆發了保路運動。中國有鐵路始於距今100年以前,就是同治五年(1866),英商所修築的吳淞上海之間的輕便鐵路。這條鐵路修築了10年,於光緒二年(1876)通車,不幸剛通車就壓死了一名清軍士兵,引起沿路人民的嚴重憤怒。光緒三年(1877)由政府備價28.5萬兩贖回該路,把路軌和車廂都拋在打狗港中。至於中國人自己的鐵路,則是於光緒七年(1881)招商局所修築的,專為運煤用的唐山到胥各莊的唐胥鐵路。如果說中國正式有鐵路,應該從光緒七年(1881)算起,比起世界上通車最早的鐵路,落後了50年。在修路過程中,曾受守舊派的阻撓反對,使修築一再停工。光緒十四年(1888)這條路展延到天津,遂改稱唐津鐵路。

清政府把築路當做一件禍事,一般老百姓也反對這個“稀奇的怪物”。由於海禁大開,列強都爭著要求在中國修築鐵路,帝俄首先搶到了修築南北滿鐵路特權;隨後比利時得到盧漢鐵路(就是京漢鐵路的前身);美國得到粵漢鐵路;德國得到膠濟鐵路;法國得到滇越鐵路;帝俄得到正太路;英國得到滬寧路和道清路;比利時得到隴海路的修路權,修路權包括借款、施工、路政的管理。

光緒二十二年(1896)清政府設立了南北鐵路總公司,派盛宣懷為首任鐵路督辦大臣。盛宣懷被稱為“中國鐵路大王”,沒有他就沒有中國的鐵路。他敢做別人所不敢做的事,敢於大膽地向外國舉債來修築鐵路,但因為欠了外債,使他興築鐵路的功勞和他被人責罵居於同等地位。因為列強各國爭奪路線,鬧出很多麻煩,於是首先由湖北、湖南、廣東三省倡出籌款購路的熱潮,這股熱潮立刻蔓延全國,光緒三十年(1904)全國成立民辦鐵路公司的,竟達到13省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