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革命首義武昌城!龍氣黯然天安門(6)(1 / 3)

列強各國爭奪鐵路權和劃分勢力固然不是辦法,而民辦鐵路由於民智不開和社會經濟基礎薄弱,因此也進行得不順利,這種情形下產生了四國銀行團,由美、英、德、法四國組成。四國銀行團用投資和貸款方式修築粵漢鐵路,改革中國幣製和振興東三省實業。清廷因為有了國際銀團的支持,於宣統三年(1911)宣布了“鐵路國有政策”,凡以前經政府批準由人民自行籌款修築鐵路的定案,一律取消。鐵路國有政策並不錯,可是因為一個傳聞,說四國銀團的借款是有回扣給清廷的,於是激發了人民一股反抗的怒潮,這個怒潮開始時和革命並沒有關連,可是演變下去卻和革命洪流彙合起來了。

保路運動在四川、湖南、湖北、廣東四省蔓延,他們提出:“誅盛宣懷以謝天下”和“路存與存,路亡與亡”的口號。四省均分別成立“保路同誌會”。四省中最激烈的是四川,宣統三年(1911)五月二十一日四川保路同誌會成立。七月初一日,成都各界人民宣布罷課、罷工、罷市、抗捐。市麵恐慌,人心惶惑。十五日川督趙爾豐設計誘捕了保路代表蒲殿俊、羅綸、鄧孝可、顏楷、張瀾、胡嶸、江三乘、葉秉誠、王銘新、閻一士、蒙功甫等,成都將軍玉昆不主張對保路代表加以殺害。這時陰雨綿綿,民眾聞代表被捕,遂聚集總督衙門請願,要求釋放被捕代表。清軍統領田征葵助桀為虐,支持趙爾豐采取高壓政策,請願民眾在督院內被擊斃六人,民眾仍不散去,直至獲悉被捕代表並未處決,延至天明才逐漸散去。

因為請願民眾被屠殺,使保路運動由和平請願轉變為武裝起義。原來的保路運動,可以說是君主立憲派所指導和策劃的,其組成分子以谘議局、民辦鐵路公司和地方士紳為主,可是趙爾豐采取了高壓政策,用槍彈去對付手無寸鐵的民眾,不理睬他們的願望,進行了瘋狂的屠殺,這樣一來,保路運動很快便脫離了和平請願而轉向武裝起義。四川各縣民眾都紛紛集合進攻省城,戰鬥不斷在進行中,最後終於達成了四川省自治。

在這次事件中,充分暴露了清廷垂亡政治的弱點,在最上層中,攝政王載灃和總理大臣奕?交哄不已。四國銀行成立債權團,奕?因為回扣分贓不勻,以及四川總督趙爾巽調東三省總督及江西巡撫出缺都不得預聞,因之請假不往視事。下台的直隸總督端方,久蟄思動。端方本是光緒末年的紅官,曾任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和直督總督,當他在湖廣總督任內時,正值直隸總督袁世凱借丁憂假期來遊漢口,兩人結成了兒女親家。光緒駕崩時,端方任直隸,卻於光緒移靈時在隆裕太後行宮攝影,犯了大不敬罪被革職。這時行賄數十萬獲派川粵漢鐵路督辦。兩湖總督瑞129恐端方欲擠其缺,乃托肅親王善耆疏通隆裕太後,並黨同端方奏參趙爾豐,俾端方有機會謀取四川總督。成都濫殺請願民眾後,端方和岑春煊先後奉命前往查辦,端方乃由湖北抽調新軍一協進駐資州(今資中)。他與趙爾豐極不相容,趙爾豐固內外煎迫,於是自獄中陸續釋出被逮諸代表,並洽商四川省自治條款。雙方妥協,簽訂優待趙爾豐條約,趙出告示將民政交谘議局議長蒲伯英,軍事交四川新軍第一鎮統製朱慶瀾,先定辛亥年十月初一宣布自治,繼改為初二複改為初七日。趙如約交出印信後,又生悔心,十月十八日成都發生變亂,趙複任總督,結果被殺。端方亦在武昌起義成功後為他所統率的新軍所殺,首級送武昌。

第二節 革命首義武昌城,天下響應卷殘雲

怎知起義是成功了,但卻完全沒有按照事前的計劃進行,也就是說一切預定的計劃還未開始就被清地方當局全部破獲。辛亥武昌起義就是這樣開始的!

黎說:“革命黨人才濟濟,要我何用?”

黎元洪雖然就任鄂軍都督,但他既不是革命黨,對革命事業也沒有信心,所以他臉上既無表情,又來個一問三不知,大家隻好叫他“黎菩薩”。

在都督府中,大家的辮子都已經剪除了,除黎而外尚有三條辮子,一條是胡瑛,一條是鄭江灝,一條是孫發緒。

湖南是一個到處埋藏了革命爆炸物的省區。

山東的獨立是一幕趣劇。

袁世凱在這期間,確實花樣百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武昌起義定國基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雖然發動多次革命起義未獲成功,可是革命組織卻像雨後春筍一樣滋長於武漢。革命組織有的是屬於同盟會的,如日知會;有的是和同盟會有聯係,如共進會、群治學社、振武學社、文學社、共和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