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持續了兩天兩夜,“火光熊熊地燒著,仿佛一張幔子,罩著當日的行幸住所,並且隨著大風,煙霧吹過聯軍駐紮的營盤,蜿蜿蜒蜒,到了北京。黑雲壓城,日光掩沒,看起來,仿佛像一個長期的日蝕。”
這座被譽為“萬園之園”“天上之園”,凝結著中國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一代名園,就這樣被外國侵略者毀之一炬,留下的隻是一堆堆瓦礫,一處處灰塚。國內收藏《四庫全書》的藏書樓――文源閣也葬身火海,片紙無存。
焚掠圓明園給中國人民所造成的巨大損失是無法估量的。英法侵略者的暴行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憤怒聲討,而且也為世界上的一切正直人士所不齒。1861年,法國偉大的文學家雨果在致友人的信中寫道: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圓明園)。一個進行洗劫,另一個放火焚燒。勝利者原來可以成為強盜。勝利者把夏宮的全部財富盜竊一空,並把搶來的東西全都瓜分掉。
……我們教堂的所有財富加起來也無法和這一東方巨大的、且又漂亮的博物館相比較。在那裏不僅藏有藝術珍品,而且還有極為豐富的金銀製品。真是戰功赫赫,且又橫財發了一票!一個勝利者把腰包塞滿,另一個趕緊效法把箱子全都裝得飽鼓鼓;兩個人手挽著手,心滿意足地回到了歐洲。這就是兩個強盜的曆史。我們歐洲人總是把自己看作是文明人,對於我們說起來,中國人都是野蠻人。看!文明就是這樣對待野蠻的。在曆史的審判台前,一個強盜將叫做法國,另一個則叫做英國。
雨果的話,代表了全世界正直的人們對英法侵略者暴行的公正審判。
鹹豐出逃
八月初八,鹹豐一行倉皇出逃後,如驚弓之鳥,晝夜兼行,因禦膳及行李帳篷等俱未齊備,當天,鹹豐皇帝僅吃了兩個雞蛋,第二天也僅與後妃宮眷們分食幾碗小米粥。往日如花似玉的後妃宮眷們,如今蒙難荒郊,一個個惶恐憂愁,容顏憔悴。鹹豐看著這支逃難的隊伍,回頭南望京城,不禁以淚洗麵,痛不欲生。他深感愧對祖宗,更不知此生此世還能否回到金碧輝煌的紫禁城……
八月十六日(9月30日),鹹豐終於到達熱河行宮,住進了“煙波致爽”殿。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是清帝在熱河時的“寢宮”,自嘉慶二十五年七月(1820年9月),嘉慶皇帝在這裏死後,道光帝沒有來過,40年間,無人居住,所以雜草叢生,塵封垢積,顯得十分冷落和蕭條。
避暑山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皇家園林,風景秀麗,山水俱佳,但鹹豐無心觀賞。一路車馬勞累,喘息未定,便接到了奕訁斤和僧格林沁等人先後發來的六百裏加緊奏報,得知洋人已列隊朝陽門外,京城危在旦夕,而僧格林沁所帶的吉林、黑龍江和蒙古馬隊已潰不成軍;直隸、宣化、山西大同等步隊已潰散十之七八;京旗各營官兵已屢戰屢敗,膽戰心寒;瑞麟、勝保所帶之兵已所剩無幾;隻有綿勳、伊勒東阿屬下尚有1萬人馬,但槍箭刀矛,如何能抵擋聯軍的炮火,總之,存營之兵已均無鬥誌,疲餒已極,一聞炮聲,立時驚潰,戰守皆不足恃。
鹹豐知大勢已去,他所信賴的滿蒙鐵騎已挽救不了大清王朝的命運。束手無策之中,鹹豐惟一希望就是寄托在恭親王身上,希望他能夠竭力圖維,速成撫局,與守城王大臣等同心協力保住京師和禦園。正當鹹豐嚴命盛京將軍玉明、綏遠將軍成凱、陝甘總督樂斌、山東巡撫文煜、河南巡撫慶廉、山西巡撫英桂等再次搜羅人馬親自統兵,馳赴熱河護駕和保衛京師的時侯,八月二十六日(1860年10月10日),他又接到了洋兵侵據園庭,焚毀海澱的奏報。
原來,八月二十日(10月6日)英法聯軍逼近都城後,他們以為鹹豐帝還在圓明園,便以圓明園為進攻目標。而清軍此時已成驚弓之鳥,步隊聞風而竄,馬隊望影而逃,以致侵略者如入無人之境,直抵海澱,到處燒殺搶掠。敗兵紛紛退至圓明園,住在善緣庵的恭親王等人見形勢危急,想抽身逃往熱河行宮,但北行之路已被聯軍切斷,匆忙之中奪路直奔盧溝橋。當日傍晚,聯軍侵入圓明園,瘋狂搶掠。
強掠之後便是狂燒。九月初五(10月18日),聯軍分馬隊和步旅狂奔入園,四處縱火,全園頓時煙青雲黑,遮天蔽日,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所有宮殿廟宇,曆代收藏,舉國仰為莊嚴神聖的寶物,都被付之一炬,化為灰燼了。
聯軍焚掠禦園的噩耗傳到熱河後,一種無以言狀的憤懣使鹹豐帝幾乎站立不住,他似乎覺得自己竭力支撐的這個“天”已然塌下來了,亡國一樣的奇恥大辱吞噬著他的心靈,虛弱已極的年輕皇帝經不住這突然的打擊,立時口吐鮮血,舊病複發。
五朝神069拱皇州,縱火連宵煬九幽,
法物盡隨群盜去,仙山真見萬靈愁。
這座營建了一個半世紀的圓明園,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式與風景式交融的“離宮型皇家園林”。她既有北國之古風,江南之秀韻,更兼備中西庭園合璧的風采。其中,不僅有無數的殿閣樓台,橋廊水榭,而且珍藏著數不盡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畫,鼎彝禮器,金珠珍品,銅瓷古玩等中華至寶。她曾是曆朝清帝避喧聽政頤享天年的場所,也是鹹豐皇帝誕生的搖籃,還有“九州清晏”的“同道堂”更是道光皇帝書名定位,托付社稷江山的地方。
神器所歸,至高無上,所以鹹豐始終把圓明園看做是紫禁城等同的聖地。而今“鼎湖弓劍恨空還,郊壘風煙一炬間”,怎能不讓人五內俱焚,痛不欲生呢?憤怒之餘,鹹豐帝將僧格林沁、瑞麟革去爵職,總管內務大臣寶121差點丟掉腦袋,降為五品頂戴。
(摘自《中華民族恥辱史》)
第三節 天安門升起萬國旗!清政府賣國簽條約(一)
當額爾金在條約上簽字時,外麵的大炮正隆隆作響。
英國為了達到極其陰險的目的,從毫無依據、無理至極的“修約”談判起,開始了對華新的冒險行動。
這位雄心勃勃,在華傳教20多年的美國公使此刻困窘萬狀,狼狽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