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歲月滄桑天安門!天運人事盡其中(16)(2 / 3)

從洛陽城的布局和規模來看,它比北京城的規模要小得多,整體布局也不如北京城完整、豐富,都城內的交通不如北京城那樣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由於漢魏處於封建社會早期,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如明、清時期高,國都的規模、結構勢必受到影響,它的建築設計較之北京顯得粗陋、稚樸,不如北京城氣派、恢宏,但它將中軸線的布局格式應用到宮城建築上,為以後曆代都城所仿效;在城市區劃上將南麵作為皇宮,北麵作為坊市,也成為各都城的建築格局。

唐朝是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盛唐時期的文化、藝術達到封建社會的頂峰,建築藝術也如此,挾唐時鼎盛的雄風,表現出雄渾的氣勢。

橫空出世的唐長安城,由外郭城、皇城、宮城所組成,所有城牆均用夯土築成,十分高大雄偉。經考古發掘,外郭城為一大長方形,東西長9721米,南北長8651米,麵積約84平方千米,遠超過今天的西安城。外郭城每麵各有三個城門。皇城與宮城在外郭城北部中央,宮城在北,皇城在南,是唐長安城的核心。皇城又名子城,是政府機關所在地,構成了唐代行政的中心。皇城南麵三門,東西兩垣各為二門,均與城內的主要大街相通。宮城是皇帝和皇族居住與處理朝政的地方,由太極宮、東宮和掖庭宮組成。東宮和掖庭宮是皇太子與妃嬪居住的地方,與太極宮有大門相通。宮城南麵有五個門,正中為承天門,承天門北對玄武門,南對皇城朱雀門,與外郭城的明德門在南北一條直線上,這條南北直線就是唐長安城的中軸線。城中有城是唐長安城設計上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此以前未有先例。如此安排,除加強防範外,也有便於工作的意義在內。國都是統治階級行使權力的中樞,排除幹擾,保證安全,自然是都城設計的中心一環。正因為如此,這種城中有城的布局對當時和後世國都的建設,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像宋代的開封城和元、明、清的北京城都因襲了這一特點。

唐長安城的宮殿也有三組,即西內太極宮、東內大明宮、南內興慶宮。唐代的三組宮殿,同樣是三個龐大的建築群,各具特色。太極宮中共有16座大殿,以太極、兩儀、甘露、延嘉等四座大殿構成建築的中軸。太極殿是太極宮的正殿,是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的主要舞台。大明宮在唐高宗李治時,成為唐代政治活動的中心,也是唐代三大宮中最為壯麗輝煌的宮殿。計有殿、亭、觀30餘所,充分利用了龍首原的有利地形,使各個建築物高低錯落、交相輝映,空間層次極其分明,把我國古代宮殿建築藝術推向了新的高峰。含元殿、麟德殿為大明宮的主要宮殿,麟德殿的建築別開生麵,其氣魄之大,使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也要遜色。興慶宮的範圍略小,卻仍超過北京故宮的麵積近一倍,建築物高大雄偉,氣勢磅礴,最主要的有興慶殿、南熏殿、長慶殿、大同殿等,同樣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唐玄宗就長期住在這裏。

唐長安城的街道、裏坊、市場等都東西對稱,排列異常整齊。所有街道均作東西、南北向,縱橫交錯,東西14條大街,南北11條大街。全城的中軸線朱雀大街最寬,以朱雀大街為界,把長安城一分為二。城中的東市、西市是商業中心。

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按全盤規劃建造的城市,像長安那樣有明確的分區――皇室居住的宮城、衙署所在的皇城和一般坊裏――和係統化的街道、坊裏布置的城市,在當時是罕見的。北京外城及故宮的規模均比不上長安城的外城和興慶宮、大明宮、太極宮等三大宮殿的建築規模。在平麵布局上,長安城的中軸線結構和整齊劃一、東西南北縱橫排列的交通係統,以及城市的分區特點(分行政中心、商業貿易中心、居民聚集區等),都為北京城的總體設計所仿效。唐朝是封建文化燦爛發展的高峰,它的宮殿設計完善浪漫,別具一格。當時的專製主義中央集權還未高度強化,皇帝的個人興趣愛好往往可以決定宮城的設計模式,而不是完全拘泥於儒家禮製。而清代建築文化除繼承前朝的遺產外,缺乏創新精神。專製主義中央集權的強化使得故宮的布局完全從封建禮製思想出發,除個別建築物的創新外,整體上嚴謹肅穆,十分崇“禮”而缺乏浪漫主義的氣息。皇帝的居所、行政中心都依“禮”而定,沒有個人興趣、愛好展現的餘地。長安三大宮殿和北京故宮都是建築藝術精華的體現,長安的三大宮殿突出了雄渾和浪漫的氣息,北京故宮則突出了宏偉和莊嚴。唐長安城的中軸線結構主要用來劃分城市街道,在北京城中,中軸線不但將城市一分為二,也將故宮的布局放置在中軸線上,使北京城的恢宏壯觀、嚴謹劃一與政治意義結合在一起,在總體布局上發展了唐長安城的城市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