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被害的第三年,慈禧太後從西安回到北京。七月初四日,珍妃被安葬在城外恩濟莊內務府塋地。慈禧死後,珍妃的姐姐瑾妃把珍妃的墓遷到清西陵光緒崇陵旁。為了紀念妹妹,瑾妃在珍妃遇害的水井旁,立了一個小小的靈堂,名叫“懷遠堂”,裏麵供著珍妃的牌位。在牌位的上頭,掛著一幅橫匾,上書“精衛通誠”四字,以頌揚珍妃對光緒的一片真情。
修在故宮門前的廁所――袁世凱最後的鬧劇
在民國初年,袁世凱不顧全國的反對,一意孤行地登上帝位,企圖實現他當皇帝的夢想。但他複辟之後,民怨四起,各地都在組織力量討伐他。在萬般無奈中,他隻好求助於迷信。
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向他推薦了一位山東的叫作賈興連的風水先生。這位賈術士果然與眾不同。一般風水先生都是頭戴瓜皮帽,身穿長衫,鼻梁上還架一副銅腿的圓片鏡。而賈興連卻是西裝革履,一派洋氣。他不但繼承了老祖宗的衣缽,還上過西洋學校,懂得幾句英文。
賈興連被招到北京後,袁世凱問道:“聽說你看陰、陽宅很有些本事?”
賈興連忙應道:“不過對此學略有研究,受過異人傳授而已。”
袁世凱過去見到的多是傳統式的風水先生,對這位現代派的風水先生頗感興趣,就讓他去看看紫禁城的風水。
賈興連一連看了三天之後,便向袁克定彙報了一番。在說了一大套之後,他嚴肅地對袁克定說:“紫禁城元初興建,又經明清兩代修葺,氣象恢宏,可保皇帝江山萬代。惟有新華宮門氣散而不聚,此亡國之象也,不可不慎重待之。”
袁克定一聽,連忙問道:“有什麼辦法可救嗎?”
賈興連故作沉吟了片刻,才緩緩說道:“辦法倒是有一個,就是在新華宮門左側修建一個廁所,聚其穢氣,問題便可化解。”
袁克定將賈興連看皇宮的氣數情況向袁世凱作了詳細的彙報,特別是提到要在新華宮門左側修建廁所一事。新華宮是袁世凱這個洪憲皇帝剛剛下旨修葺而成,在這富麗堂皇的宮門外修個廁所,實在是有傷大雅。可是他想到自從他稱帝之後,內外交困,莫不正是由於這個宮門氣數不佳的原因?於是為了皇圖永固,他也就顧不了許多了,便接受了賈興連的建議,並在他的指導下,在新華宮左側修了一個廁所。
到如今,每每提到這件發生在紫禁城的最後的鬧劇,人們仿佛還能聞到那個廁所散發出來的衝天的臭味兒。
(摘自《國都風雲》)
萬人空巷,市民爭相湧進紫禁城
辛亥革命之後,溥儀及其家人仍住在紫禁城裏。直到1924年11月4日深夜,馮玉祥組織的臨時執政府攝政內閣召開會議,決定清室應該從即日起移出宮禁,並且同時決定由警衛司令鹿仲麟,警察總監張璧等負責辦理。
為了防止意外,11月5日上午10點,鹿仲麟、張璧先將守護紫禁城外的衛兵、憲警繳械後,調遣到北苑聽候改編。
中午12點,鹿仲麟、張璧會同國民代表李煜瀛來到紫禁城,同清室內務大臣紹英、朱益藩接洽,請溥儀移出宮禁。
李煜瀛的祖父李鴻藻是道光時的大學士。內務大臣們便對李煜瀛說:“你還是李相國家的公子呢?你家世代享受皇恩,今天怎麼也幫人來欺負皇上?”李煜瀛笑而不答。
內務府把此事報告住在養心殿的溥儀,請皇上定奪。溥儀連忙召集王公貴族、皇親國戚們商討對策。大家一致認為,應該盡量拖延,等待外援。於是溥儀便以宮內人員和物品太多為由,不肯即日搬出。
當時,紫禁城裏還有相當數量的清室衛戍部隊,馮玉祥的國民軍,則駐紮在神武門外。如果僵持下去,難免要發生武力衝突。鹿仲麟忽然靈機一動,生出一計,便故意高聲向副官叫道:“現在雖然時間已到,但還有商量的餘地。你趕快傳我的話,告訴大家不要放槍,更不得放炮!”他這一喊,立刻搞得紫禁城裏人心惶惶,紛紛傳言景山之上國民軍已經支上了大炮。溥儀見勢不妙,才勉強同意出宮。
1924年11月5日的下午3點,溥儀及皇後婉容、妃子文繡等同乘一輛汽車,在鹿仲麟、張璧的護送下,緩緩駛出紫禁城,到達前海北沿的醇王府他的生父載灃家。
隨後,在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宣告成立。這一天正好是民國紀念日,北京城裏“萬人空巷”,人們都爭相湧進故宮,一窺這座數百年來神秘的宮殿。沉寂了500多年的紫禁城,終於逐漸揭開了她神秘的麵紗。
(摘自《天安門見證錄》)
第四節 皇權巍巍天安門,蟒袍煌煌紫禁城
至今,北京仍然作為曆史文化名城著稱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