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籌餉,他曾把萬曆宮中積留下來的上好人參拿出變賣,又令暫借民間房租一年。以致民怨沸騰,有了“重征”(崇禎諧音)的綽號。崇禎十二年(1639),他說皇親有錢,於是便向皇親們伸手。他首先找的是他曾祖母家的武清侯李國瑞,數目是40萬兩。李國瑞死活不肯交,相反,拆屋毀房,把器什物品擺在大路上變賣,以示一無所有。
周皇後之父、嘉定伯周奎害怕借到自己頭上,便替李國瑞說情。他被惹火了,命逮李國瑞入獄,剝奪李的爵位。李驚嚇而死,外戚們為了保住自己的家財聯合起來抵製借錢。他還聽從過戶部尚書倪雲璐的建議,實行贖罪與捐納製度。後來甚至禁止大臣服飾袖長超過一尺,宮中盡撤金銀器皿,換上銅器。為了練兵,他曾與大學士蔣德王景商議良久,可當他聽說:正統時兵餉數萬,萬曆時不過300餘萬,而今兵餉2000餘萬,但兵又少於前,盡皆耗蠹;過去京衛有47萬,畿內有28萬,今皆虛冒,也就喪失了信心。有的大臣請發帑銀,他隻好說:“三十六衙搜刮已盡。”
自從正月初一空朝以後,崇禎一直處於一種大難將至的灰色情緒中。向吳三桂發出那道緊急詔書,並擠出30萬兩白銀送到寧遠以後,崇禎鬆了一口氣。關寧鐵騎月餘之後肯定能到達京師;李自成目下還剛過黃河,一個多月無論如何攻不到北京城下;隻要關寧鐵騎勁旅一到京畿,北京城就可變成金城湯池……
然而,所發生的一切,打破了崇禎的夢想。
甲申年(1644)正月初三,還是天寒地凍時。李自成在西安誓師討明。前鋒部隊是劉宗敏、李過率領的2萬精銳騎兵。
李自成則統大軍20萬,自禹門東渡黃河北上。
更有甚者,李自成竟派出特使委山西官府飛呈北京兵部戰書一封,相約進行總決戰!書中斷言:三月初十將打到北京城下!
崇禎皇帝相信李自成會打到北京。雖然有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但那總非根本之計。
他急召左中允李明睿商議禦寇急務。
李明睿年紀雖不大,卻是個頗有戰略頭腦的人。他提出,“惟有南遷,可緩目前之急。”並建議立即遷都南京,沿江設防,確保江南,後圖恢複北方……這一建議的實質是要大明王朝主動放棄北方而到南方振興。在當時情況下,不失為一條根本大計,而且後來也事實上建立了南明小朝廷。但在崇禎看來,這是比棄地更為重要的南逃責任,是丟棄社稷宗廟的大罪……崇禎內心雖然想這樣做,但卻依舊不想承擔責任。他鄭重叮囑明睿:“此事不可輕泄。”
正月十八日,即接到李自成戰書後10天。崇禎發動廷議,討論南遷。由李明睿上疏發動,提出如下策略:以皇上親征為名,先撤入山東,再退入南京;皇上行營駐紮鳳陽以待勤王之師,而後西征李自成。然而主戰派堅決反對,主張殺李明睿以安民心軍心!崇禎看眾議洶洶,便默然不語,將光時亨(兵科給事中)等主戰派責備幾句,便不再提南遷之事。
二月初,李自成大軍由山西一路攻關而來。二月初三攻陷懷慶。二月初八攻克太原。二月初十攻克忻州。二月初十一,攻克代州。
明朝三關總兵周遇吉於慘烈戰鬥中死守寧武關,大順軍20天內攻關不下,傷亡重大。崇禎皇帝又沾沾自喜,以為賊兵不足慮。崇禎這時的姿態是下了一道《罪己詔》,號召臣民忠君愛國,若有人擒斬闖、獻二賊,給予通侯封賞!之後於二月二十日,又連派內監高起潛、杜勳等10人前往京南十關監軍力戰。兵部尚書張縉彥反對,激烈上書:“內臣十員監軍,不惟空耗物力,且事權分散,使督撫將軍難以指揮,懇請撤回!”但崇禎不同意,他相信監軍的作用,認為他們可靠!
監軍到達寧武關,周遇吉指揮受製。
李自成大軍於三月初破關擒殺周遇吉。戰局急轉直下。另一路出河南向北進軍直隸的大軍,攻克彰德、真定、大名。兩路大軍對北京形成夾擊之勢!
三月初一,李自成大軍進抵宣化府。
崇禎又召廷臣討論,議決由內監與朝臣組合,分守京師九門,嚴禁百姓上城(怕百姓與李自成同心)。
三月初七日,大同總兵薑襄開關投降。
三月初八日,宣化監軍杜勳、總兵王承恩開宣化門投降李自成。宣化民眾熱烈歡迎農民軍入城。
三月十一日,崇禎再頒《罪己詔》,宣布有能擒李自成者封伯爵、獎萬金;又下詔命司禮太監王承恩任提督內外京城,有生殺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