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唇槍舌戰(1 / 2)

李善長其實跟朱振關係很不好。

之前還算是和和氣氣,但是因為劉伯溫的關係,一直沒有升溫,再加上朱元璋躲到玄武湖期間,將財政大權交給跟朱振關係更好一些的宋濂,導致李善長和朱振的關係急速惡化。

而且之前李善長的兒子是很愛慕朱元璋的閨女的,朱元璋也有意將閨女許配給李善長之子,朱振算是橫刀奪愛。

所以李家上下算是都記恨朱振的存在。

這種關係,不在關鍵時刻搬起石頭來,砸朱振一石頭。

怎麼反而說起好話來了。

難道李大人真的是高風亮節之人?

嗯,腦瓜子轉得慢的武夫,已經開始給李善長豎起大拇指,準備喊一句彩了。

不愧是跟文武大臣關係都非常好,處事公正的李大人。

不過朱振現在就是盱眙縣伯,上一個官職是淮安行省平章,這要是將他召回應天,那要給他一個什麼官職?

那最低是一房的最高長官吧。

這一房的長官,換算成六部,那就是部堂高官了。

這未滿二十歲,就給那麼高的職務,好麼?

大家都覺得非常奇怪,雖然曆朝曆代都有所謂的天才少年,可是真正手握大權的天才少年並沒有啊!結果現在咱應天就要出那麼一位了嗎?

這還沒建國呢,就整這麼一出,真的建國稱帝了,豈不是要讓這小家夥當宰相?

封王?

眾人正在疑惑之間,忽然有一人高聲喊道:“國公,萬萬不可。”

雖然很多人段位很低,但是畢竟敢跟著朱元璋造反,除了不怕死的,就是腦瓜子好用的,很多人都是能看出李善長不安好心的。

朱振之前接了淮安行省的時候,那是一個明顯不顧的爛攤子。

但是朱振硬是靠實力,把一手爛牌打成了王炸,現在誰都看得出來,誰掌控了淮安,誰就能夠在未來對付張士誠時,立刻赫赫戰功。

而將朱振調回長安,看似升職加薪,實則釜底抽薪。

再怎麼升職,能有一省節度使快樂?

再怎麼升職,能有現在大權在握嗎?

朱振在淮安,那儼然是一個獨立王國了,而且名義上,也是跟朱元璋幾乎同等級的存在。

這一招非常的缺德。

政治家嘛,最不缺的,便是缺德。

俗話說,斷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

斷人前程,如同殺人九族。

李善長這樣做,看似讓朱振得到重用,年紀輕輕,甚至可以掌管一房,將來宣麻拜相也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事情,就算是朱振陣營的人,也未必能挑出毛病來。

可真的是調入金陵,就相當於將朱振的一切努力給廢掉了。

到了金陵,在文官集團的包圍之下,有的是辦法處置他。

殿內一時沉默,無人發聲。

這個時候說什麼都不好,附和一聲,就等用於得罪了劉伯溫;反駁一句,又惹毛了李善長最關鍵的是尚不知國公的心意如何。

大臣們的目光都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拈著茶杯,心裏有些糾結。

按其本意來說,是不希望朱振應天的。

朱振的功勞別人或許可以無視,作為帶頭大哥的他又怎麼可能視而不見且不說別的,就是這幾百萬幾百萬的銀錢充盈了國庫和內帑,不光是解決眼下問題,甚至為日後決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就是天大的功勞。

更何況市舶司的製度一旦證實可以施行,以後再幾處市舶司,將自己所有的沿海城市,所有的海貿都管控在朝廷的監管之下,不僅僅是規範了貿易,更能為帝國財政提供源源不斷的財源可以稱得上是功在千秋。

而且自己可是親口讓朱振擔任淮安行省平章的職位,現在不僅將人家的官職給撤了,將其費勁心血籌建的水師學堂搬遷到關中來,還要讓其遠離淮安致使所有的努力成為泡影為別人做嫁衣更別說人家出海一趟就為帝國購得了兩處海港,使得大宋之天威震蕩四方四海敬服。

朱元璋覺得有些愧疚。

不過從朱振不經由政事堂的批準擅自施行“保證金”這件事來看,怕是這小子也知道淮安現在已然成為各方勢力爭搶的香餑餑,明白怕是難以繼續留在淮安,卻又怕國公為難,故而以這種方式留下把柄自斷留任江南的後路。

真是善解人意啊朱元璋心生感慨,對朱振愈發喜愛。

一個有能力、有誌氣、又懂得體恤上意甘願吃虧的臣子,哪個主上會不喜歡呢當然,朱元璋也能從“保證金”這件事當中看出朱振的委屈,否則隻需一封密奏言明自己的態度即可,用不著這般畫蛇添足故作姿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