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總統大選說起
2004年11月1日是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2004年9月28日,布什、克裏都已進入最後的臨戰準備階段,布什和克裏的競爭進入了如火如荼的狀態。然而,新公布的美國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卻跌破了華爾街專家的眼鏡。本來專家們紛紛預測,9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指數將上升到99.5,比8月的98.7更好;但事實卻相反,人們對布什當選缺乏信心,新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下跌到96.8.對布什當選構成了極為不利的因素;而這兩天紐約交易市場上的國際油價飆升到50美元一桶,也傳來對布什不利的訊息。由於個人消費開支在美國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高達三分之二,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所以每月調查公布一次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是觀察美國經濟走向的重要指標。
什麼是消費者信心指數,為什麼總統的競選、經濟走勢都和消費者信心指數會密切地聯係到一起呢?
消費者信心指數是一個基本的經濟指標,它的各項指標是對消費者心理的形象描述,就像生活中我們測量溫度的溫度計一樣。消費者信心指數則是測量國家經濟“溫度”的一個“溫度計”,是用來衡量消費者悲觀或樂觀情緒的晴雨表,是理解和把握國家經濟動態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數。
消費者信心指數和前麵談及的很多指數有著本質的不同,比如GDP、恩格爾係數、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等等,這些指數都是滯後指數,是對過去經濟活動的一種測評;而消費者信心指數卻不是這樣,它是對未來的一種預測指數,是一種先行指標。
消費者信心指數是觀察一國經濟發展變化(或者說經濟周期變化)的比較靈敏的一個指數,是反映消費者消費信心強弱的一個先行指標。它綜合反映並量化消費者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評價,同時對經濟前景、未來收入水平、經濟走勢作出預期,對消費心理狀態的主觀感受和消費趨向進行預測。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樂觀看好,消費信心提升,消費支出增長,消費者信心指數就高;如果消費者對經濟的發展和前景缺乏信心,或對經濟前景的看法從樂觀轉向悲觀,消費緊縮會接踵而至,其直接影響或間接影響使經濟發展速度減緩,消費者信心指數就低。正是因為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來自於他們自己對國家經濟形勢、社會就業狀況等情況的判斷,因而消費者信心指數可以準確反映出社會消費群體的消費意向。使它成為宏觀景氣監測預警係統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正確判斷經濟趨勢,準確把握宏觀調控力度和方向,增強經濟工作的預見性、主動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