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覺到價格的變動了嗎?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是反映一定時期內(通常指一年)城鄉商品零售價格變動趨勢的一種經濟指數,是商品零售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一個相對數。一般根據上一年的同期價格為基礎計算當年同期的價格指數,或者選擇一個固定不變的基期價格作為計算的依據。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是一個綜合統計指標,是各種零售商品價格指數的加權平均。按著商品的用途分類,指數包括食品、飲料煙酒、服裝鞋帽、紡織品、中西藥品、化妝品、書報雜誌、文化體育用品、日用品、家用電器、首飾、燃料、建築裝璜材料、機電產品共十四個大類。為了保證指數計算的可比性和統一性,國家規定了304種必報商品。
此外,按著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構成不同,商品零售價格指數還可以分為城市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和農村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按著商品生產部門的不同又分為工業品零售價格指數、農產品零售價格指數和飲食業零售價格指數;按消費性質的不同還分為生產資料零售價格指數和消費資料零售價格指數。
商品零售物價的調整和變動會直接影響到城鄉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國家的財政收入,影響居民購買力和市場供需平衡,影響消費與積累的比例。因此,計算出一個準確的、有代表性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可以從一個側麵對人們的經濟活動進行觀察和分析,從而指導人們的經濟活動。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的計算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人們日常消費的零售商品可以說成千上萬,每一種商品的型號和生產廠家更是千差萬別,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新產品又不斷湧現,所以價格指數計算不可能包羅萬有,不可能涵蓋人們生活中的所有零售商品,而隻能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商品,比如國家規定的304種必報商品,它們就是國家選擇出來的“代表商品”。
代表商品選定之後,人們還要進行價格調查,然後根據人們的消費構成確定不同商品在全部商品中的權重,確定不同商品的權數,然後進行計算。
其中:K代表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Ki代表某一種商品的零售價格指數;
W代表某一種商品在參加統計的全部商品中的權重;
Σ是求和符號。
人們每月對商品的零售價格指數進行計算,然後將各月的指數進行簡單算術平均,就得到了年度零售價格指數。雖然,我們經過成千上萬人的艱苦努力,最終得到的不過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而已,但是可以說,人們對這個看似簡單的指數,卻傾注了極大的經濟代價,它也基本上反映了一個時期內零售商品價格變動的情況,為人們進行經濟決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據。
但是,人們的感覺和指數的變化卻常常出現背離,不同的人常常對商品的零售價格指數有著完全不同的認識。有的人感覺指數反映的價格變動情況基本符合客觀現實,有的人卻感覺指數和現實嚴重脫離;有人認為物價飛漲,而指數沒有什麼變化,有人感覺物價低迷,而指數卻在不斷地上漲……為什麼人們對同一個指數會有各種各樣的感覺呢?指數為什麼和人們的感受有這樣和那樣的差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