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秘書長人選之爭(2 / 2)

最後兩人都退出競選,另有9人參加競選。接著安理會舉行秘密會議,進行第17輪無記名投票。結果,秘魯的德奎利亞爾取得安理會的推薦資格。12月15日,聯大舉行會議,通過安理會的推薦。於是,德奎利亞爾正式當選為聯合國第五任秘書長。

這次秘書長選舉,延續時間之長,投票次數之多,以及否決權之連續行使,在國際組織史上都是空前的。

德奎利亞爾於1981年1月1日就任,1987年連任,直至1991年12月31日。

德奎利亞爾任期將滿時,圍繞新秘書長的人選又展開了激烈的爭奪。非洲國家堅持認為,以往的秘書長均來自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因此這次應按“地區輪流原則”由非洲人出任。

經過一番準備和努力,非統組織於1991年9月在加納的阿克拉召開會議時提出了6位非洲正式候選人,並表示,如果非洲國家的候選人不能入圍,它們將對任何其它地區的人持懷疑和反對態度。

非洲的提名得到了中國及不結盟國家的讚成。針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強有力競爭,西方國家也采取了一係列對應行動。早在1990年9月第45屆聯大開幕前夕,為施加影響,美國福特基金會搶先發表了一份關於聯合國體製的研究報告,就秘書長候選人資格、挑選方式方法以及今後秘書長的任期和任務等提出一整套改革方案,實際上就是為遴選下任秘書長定調。

同時,西方輿論媒體也頻頻提出,該候選人必須以能否適應建立美國式的“世界新秩序”的要求為基本條件;各國領袖人物應有選舉權。因此,在安理會的非正式候選人名單上便出現了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加拿大總理馬爾羅尼,挪威首相布倫特蘭夫人和外交大臣斯托爾滕貝格,以及哥斯達黎加前總統、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阿裏亞斯等人。

美國前駐聯合國代表珍妮·柯克帕特裏克也撰文聲稱應打破秘書長候選人不能出自5常任理事國的陳規,並竭力推薦前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非洲與西方國家分歧較尖銳。

為施緩兵之計以便俟後相機定奪,西方一些國家又主張讓德奎利亞爾留任一至兩年。但選舉前夕德奎利亞爾在處理庫爾德難民問題上得罪了美蘇兩家,因此它們對此動議的興趣大大淡化。

同時,因埃及副總理兼外交事務國務部長加利與法國的特殊淵源,後者力薦此人。最後由於美國的消極態度,非洲的堅持己見以及法國的外交手腕,這3個因素使加利最終得以當選為第六任聯合國秘書長,任期至1996的12月31日。

由於美國和加利在處理索馬裏、波黑問題時發生矛盾,加利在聯合國的改革問題不能滿足美國的要求,美國先是拖欠聯合國會費,向聯合國施加壓力,再則決定阻止加利連任。

早在1996年6月初,美國在未同其它四個常任理事國磋商的情況下,率先表示不支持加利連任。但6月19日加利在德國宣布正式參加競選。在11月19日安理會正式投票對埃及等國提名加利連任草案進行表決時,美國使用了否決權。

由於前5任秘書長都幹了5年以上,而加利隻做了一任,非洲國家希望再由來自非洲的外交官出任秘書長。考慮到這一要求,安理會同時作出決定由非洲集團繼續提出一名非洲候選人。加利於12月4日宣布暫時中止參加競選。

6日,非統組織向安理會提出4名候選人。從12月10日至12日,安理會連續3天對這4名候選人進行1輪非公開正式投票和7次摸底投票。每次投票,安南得票都名列第一。但由於法國的否決,安南未能獲得推薦。13日晨,法國突然改變立場,表示不再反對安南出任聯合國秘書長。在隨後舉行的第二輪非公開正式投票中,一致通過安南為下一任秘書長候選人。

12月17日,聯大全體會議以口頭表決方式正式通過決議,任命安南為聯合國第七任秘書長,從而給聯合國成員國特別是西方大國和非洲國家圍繞秘書長人選問題展開的緊張激烈的鬥爭畫上了一個句號,也使由非洲人連續擔任兩任秘書長的願望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