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內戰一年3萬人死亡,10萬人受傷。聯合國721號決議規定由南斯拉夫派遣維和部隊。然而,在積怨難解的前南民族衝突中,藍盔行動十分艱難。聯合國特使一換再換,聯合國決議接二連三。
1991年9月25日,安理會在一次部長會議上,一致通過了有關南斯拉夫問題的第一個決議,敦促南衝突各方和平解決爭端,並要求所有國家應立即執行全麵徹底禁止向南運送一切武器和軍事設備的措施,並籲請所有國家勿采取可能加劇南緊張局勢的任何行動。
1991年10月後,聯合國開始直接介入南斯拉夫的調停活動。聯合國秘書長特使、美國前國務卿萬斯,聯合國副秘書長戈爾丁以及歐共體調停人卡林頓等人風塵仆仆地穿梭奔走於衝突各方。他們的斡旋曆經多次挫折和反複之後,聯合國和歐共體終於在1992年1月2日推動衝突各方達成了前南斯拉夫戰亂爆發以來的第15個停火協議。這次協議總算產生了一些實效,主要在克羅地亞境內以及克羅地亞與塞爾維亞接壤地帶發生的武裝衝突開始明顯降溫。
在聯合國進行調停的同時,安理會又先後通過了4個有關南斯拉夫的決議,為聯合國向前南地區派遣維和部隊掃清了道路。
自內戰以來,雙方參戰人數共達47萬人,損失巨大。截止1991年10月中旬,已有3萬多人死亡,10萬多人受傷,60多萬人背井離鄉,經濟損失已這700多億美元,其中戰爭直接造成的損失就有200多億美元。南斯拉夫衝突雙方經過半年多的戰爭,損失慎重,雙方力量大體均衡,誰也難以在戰場上取得勝利。克境內的塞族和南人民軍雖然占領了克羅地亞近1/3的土地,但遠不能控製克的局勢。
當塞方看到用武力維護聯邦統一的目的已無法實現時,它的態度發生了變化。11月9日,塞方以聯邦主席團的名義要求安理會派維和部隊進駐克羅地亞境內的軍事分界線上。
1991年11月27日聯合國通過了向南斯拉夫派遣維持和平部隊的721號決議,但3個多月來一直遲遲不能進入。此後,經聯合國秘書長特使萬斯多次實地斡旋,南斯拉夫衝突各方於12月上旬就部署維和部隊問題這成一致意見。12月15日安理會一致通過第724號決議,決定向前南地區派一聯合國軍事觀察小組,為部署維和部隊預做準備。
1992年1月2日,南斯拉夫衝突各方在萬斯主持下達成第15次停火協議。內戰雖已暫停,但絕對停火還遠未實現,雙方仍重兵對峙,違反停火協議的事件和小規模的交火時有發生。尤其嚴重的是,1月7日歐共體觀察員乘坐的一架直升機被聯邦軍空軍擊落,造成5人死亡。1月15日,南人民軍又用大炮轟擊了杜布羅夫尼克港等地的克羅地亞軍隊基地,戰爭隨時都有可能重新爆發並擴大到塞族、克族和穆斯林雜居的波黑共和國及其他地區。
聯保部隊成立
1992年2月21日深夜,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了向南斯拉夫派遣1.4萬人維持和平部隊的743號決議。
維和部隊駐紮期於1992年4月始,暫定一年。安理會有權視情況延長或縮短。維和行動的年經費初歩預算力6.34億美元。
聯保部隊的組成根據安理會決議,派駐前南斯拉夫的維和部隊稱力聯合國保護部隊(簡稱聯保部隊),駐紮地稱為聯合國保護區。第一次批準的聯保部隊的總人數為14,389人,其中包括12個加強步兵營、2個後勤支援營、100名軍事觀察員、530名民事警察和519名文職人員。12個步兵營分別由阿根廷、比利時、巴西、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麥、法國,肯尼亞、尼泊爾、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和俄羅斯派出,每營約900人,共10,400人總部直屬隊及通信、機動控製、後勤和醫務、建築工兵分隊分別由瑞典、荷蘭、挪威、英國、芬蘭和加拿大等國派出。總部機關和後勤人員共計2840人。此外,派軍事觀察員、民事警察和文職人員的國家還有孟加拉、哥倫比亞、埃及、加納、愛爾蘭、馬耳他、新西蘭、新加坡、瑞士和委內瑞拉等。聯保部隊人員攜帶輕武器,配備裝甲車、4架直升機和26架飛機。
聯保部隊的部署1992年3月8日,聯保部隊司令、印度陸軍中將南比亞爾率先遣隊抵南,標誌聯合國赴南維和部隊正式進駐。根據安理會批準的計劃,12個步兵營部署在克羅地亞境內的4個保護區,即東斯拉沃尼亞,西斯拉沃尼亞、克拉伊納南部和北部地區(簡稱東區,西區、南區和北區)。上述4個區指揮部分別設在達利、達魯瓦東、克寧和比哈奇。東區轄2個營,西區部署4個營,南、北兩區各駐3個營。聯保部隊總部設在波黑首府薩拉熱窩,後勤指揮部設在巴尼亞盧卡。此外,聯保部隊還分別在貝爾格萊德和克羅地亞首府薩格勒布設有聯絡處。
龐大的機構聯保部隊總部機構龐大,設有參謀部,下設作戰、人事行政、後勤、聯絡與合作、民事、民警指揮共6大部。各部下設若幹處,如作戰部除作戰中心外,還設計劃、軍事情報、航空聯絡、行動監察,軍事觀察員聯絡、民警聯絡、工兵和電信等8個處。聯保部隊還設後勤指揮部、駐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兩個聯絡處及4個區指揮部。總部及參謀機構共有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