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正確使用家庭常備藥(3 / 3)

6.寶寶發熱不要急於用退熱藥

發熱是身體的一種防禦性反應,既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菌,又有利於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但高熱時(39℃以上)應在醫生指導下退熱。退熱的最好辦法是物理降溫,如喝水、室內通風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體溫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熱藥。

(1)常用的退熱藥

①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

②氯苯那敏片,每日每千克體重0.5毫克,分3~4次口服。

③小兒退熱栓,每次半粒至1粒,塞入肛門,每日不超過3次,退熱後停用。

(2)不要使用的藥物:不要使用複方阿司匹林,因為有興奮作用,而嬰幼兒的神經抑製機製尚未健全,高熱時使用易誘發驚厥,還會因大量出汗引起虛脫,甚至因血液中遊離膽紅素堆積而出現黃疸。同時,這種藥對消化係統和肝腎功能有損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征,降低白細胞、血小板,尤其是3歲以內的幼兒一般不主張用這種藥。

7.如何為寶寶選擇退熱藥

小兒退熱藥的合理選擇一直是兒科醫生研究的重要課題。目前臨床應用的小兒退熱藥主要有阿司匹林、安乃近、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其他一些非甾體類抗炎藥。它們均有一定的不良反應。

(1)阿司匹林:“頭痛感冒發熱,阿司匹林一包”。這是不了解藥品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按這句順口溜為小兒用藥,就可能會出問題。自20世紀70年代兒童用藥出現瑞氏綜合征後,醫生們對這一老牌藥物的用藥安全更加注意了。該綜合征的主要表現有肝功能損害、黃疸、中樞神經係統症狀和腎損害。此外,阿司匹林還會引起胃腸道刺激、延長出血時間、變態反應等。在變態反應中以哮喘較為常見。

(2)安乃近:由於明顯的不良反應,這些年安乃近用得少了。1977年該藥已從美國市場上撤出。目前,27個國家已禁用或限用安乃近。

(3)對乙酰氨基酚:該藥有明顯的劑量依賴性即隨劑量上升而療效上升。過量應用此藥會引起肝髒損害。對乙酰氨基酚沒有其他解熱鎮痛藥常見的胃腸道反應、血小板功能影響、粒細胞減少等,也無腎毒性,故安全性高,目前在全球廣泛使用。

(4)布洛芬:該藥是較為安全的藥物,對胃腸刺激和血小板影響不大。但在脫水、血容量低和心排血量低的狀態下偶見可逆的腎損傷。過量服用可能有中樞神經係統抑製、癲癇發作等。

8.如何正確使用退熱藥

退熱藥的種類很多,一般都在體溫達38.5℃以上時才開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藥一定要間隔4~6小時。退熱藥包含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

(1)水劑:較溫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布洛芬糖漿。

(2)錠劑:阿司匹林錠劑退熱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如水痘或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發“雷氏症候群”,因此目前幾乎不再使用。普拿疼這類退熱藥錠劑過量也可能引起肝功能問題,一般安全劑量是每千克體重每日不可超過150毫克。

(3)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當寶寶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熱,非常方便,但使用次數要少,因密集使用容易退熱過度,使體溫降太快或是反複刺激肛門造成腹瀉,過度使用栓劑也有引發胃潰瘍的案例。

(4)針劑:打退熱針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寶寶甚至會過敏休克。然而目前並沒有針對退熱針所做的過敏試驗,因此除非無法使用口服退熱藥(如嚴重嘔吐或禁食中)且無法使用肛門塞劑(如嚴重腹瀉),用盡方法仍無法退熱才會考慮打退熱針。

9.寶寶用藥注意事項有哪些

(1)劑量不得過大,服用時間不應過久。

(2)服藥期間多飲開水,以利藥物的吸收和排泄,減少藥物對小兒身體的毒害。

(3)3歲以內小兒肝、腎還未發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對乙酰氨基酚。

(4)小兒或其家庭成員有解熱藥過敏史者,不要用退熱藥。

(5)退熱藥不要與堿性藥同時服用,如小蘇打、氨茶堿等,否則會降低退熱的效果。

(6)中醫學認為,感冒是感受風邪所致,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類,辨證施治療效可靠,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

§§下篇 讓寶寶遠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