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身疾病:小兒的發皰性疾病,如水痘、猩紅熱可使造釉細胞發育發生障礙,嚴重的消化不良也可成為釉質發育不全的原因。孕婦患風疹、血毒症或服用藥物可使胎兒在此期間形成的釉質發育不全。因乳牙的釉質鈣化是從孕期到出生1年內發育完成,恒牙胚的鈣化大部分都是在孩子出生後到3歲之間發育完成。因此,孕期和嬰幼兒期的疾病容易導致釉質發育不全。
(3)乳牙的根尖周感染:當乳牙根尖周炎反複發作時,乳牙根或根尖部分的牙槽骨在炎症細胞的作用下吸收,與其下正在礦化的恒牙胚相接觸,影響繼承恒牙表麵釉質的礦化造成釉質發育不全。
(4)乳牙的牙外傷:乳前牙常見。恒切牙的牙胚位於乳牙的齶側與乳牙的根尖部很接近,乳牙外傷致冠折露髓或日後牙髓壞死引起的根尖部炎症可影響恒牙胚。嚴重的外傷如牙齒嵌入性移位也可能影響恒牙的發育。
(5)遺傳因素:家族中幾代成員連續出現釉質發育不全的患者。釉質發育不全是牙齒發育受到障礙留下的記錄,不是患兒現在的健康狀況。所以,對患兒現在再補充鈣和維生素已經無治療意義。重要的是孕期及嬰幼兒時期的保健可預防釉質發育不全的發生。
20.寶寶“上火”引發的疾病
寶寶“上火”會引發多種疾病。
(1)口角炎:俗稱“爛嘴角”,多因維生素B2和鋅缺乏引起。如果伴有細菌或真菌感染時就更容易出現嘴角幹裂、糜爛、疼痛。
(2)鵝口瘡:又稱“雪口”,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最常見的嬰幼兒口腔病。在口唇、舌及頰黏膜均可見到大小不等的皰疹,周圍有紅暈,破潰後形成潰瘍,有黃白色纖維素分泌物覆蓋;有些寶寶不肯吃奶、吃飯、喝水,哭鬧不安,大一點兒的寶寶會說口腔疼痛;有的寶寶伴有發熱、精神委靡等症狀。
(3)上呼吸道感染:寶寶上火是引發上感的導火索,這是因為咽喉部的幹燥會導致寶寶抵抗力下降。若受到鼻病毒等感染就會發生上感,出現發熱、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狀。寶寶的鼻腔被濃稠鼻涕阻塞時會出現呼吸困難。一般較輕的在數天內即可自愈,而重症寶寶高熱可持續達1周。若繼發細菌感染,可引起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等。病菌還可以通過血液循環向全身播散,導致敗血症及其他化膿性疾病。
(4)鼻出血:春天,尤其是早春2月,氣候比較幹燥、寒冷,寶寶上火後引起鼻黏膜幹燥,導致黏膜下小血管破裂而流鼻血。
(5)急性喉炎:由於寶寶喉腔狹小,聲門下軟骨柔軟疏鬆,黏膜內血管和淋巴管豐富。一旦上火,咽喉出現炎症時易發生喉頭痙攣性水腫,進而導致喉梗阻。寶寶吸氣性呼吸困難,鼻翼翕動,聲音嘶啞,咳嗽時發出“空空”的聲音,麵色蒼白,口唇青紫,嚴重者可出現三凹征(即呼吸時,在鎖骨上窩、胸骨上窩、肋間隙及劍突下窩處出現凹陷),甚至昏迷。如不及時搶救會因窒息而死亡。
(6)急性中耳炎:與成年人相比,幼兒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狀,且較寬、直、短。上火或感冒後鼻涕增多,當咽喉部有炎症時,鼻咽部的細菌或病毒容易通過咽鼓管侵犯中耳,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有些寶寶會伴有發熱、畏寒、嘔吐、腹瀉等症狀。周歲以內的寶寶會哭鬧不休、煩躁、抓耳、不吃奶等。2~3歲的寶寶會指著耳朵說痛。
(7)百日咳:寶寶上火後咽喉幹痛,呼吸道黏膜易受到百日咳杆菌的入侵而發病。初期出現低熱、流涕、打噴嚏、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7~10天後轉入痙咳期,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發作日益加劇,每次陣咳可達數分鍾之久,咳後伴一次雞鳴樣長吸氣,若治療不善,此期可長達2~6周;恢複期,陣咳漸減到停止,約有2周或更長。有的病程可達2~3個月,故有“百日咳”之稱。
21.寶寶“上火”引發疾病的防治方法
(1)口角炎的防治辦法
①發現寶寶口唇發幹時,可塗寶寶唇膏,保持唇部黏膜的濕潤。
②耐心說服寶寶不要用舌頭去舔口唇,更不能用髒手搔抓。
③讓寶寶吃些穀類、新鮮水果、綠葉蔬菜、蛋黃、動物肝髒、肉類、豆製品、貝類等富含B族維生素和鋅的食物。
(2)鵝口瘡的防治辦法
①重視寶寶的口腔衛生,對周歲內幼兒,媽媽可用幹淨紗布蘸溫開水清洗口腔。周歲後的寶寶要學會自己刷牙,飯後漱口。
②媽媽在喂奶前要用幹淨濕毛巾擦洗乳房。寶寶用的奶瓶、碗勺等,每日要煮沸消毒。
③可用2%~5%碳酸氫鈉液、2%硼砂溶液清洗口腔,每日3次,或用西瓜霜或錫類散噴患處。
④因服用抗生素引起的鵝口瘡,可用製黴菌素混懸液每日3次塗拭患處。
(3)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辦法
①家長要根據天氣變化來為寶寶增減衣服,防寒保暖,以免受涼感冒。
②多帶寶寶到戶外活動,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和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③寶寶發生上感後不要濫用抗生素,可請中醫診治。依病情用清熱解表、潤肺止咳等藥物。並注意讓寶寶休息好,多喝白開水,飲食以素淡流質為宜。
(4)鼻出血的防治辦法
①經常給寶寶剪指甲,及時糾正寶寶摳鼻孔的壞習慣。
②室內可放一盆水或使用加濕器,防止室內空氣過於幹燥。
③平時不要給寶寶吃過多的巧克力、曲奇餅幹、開心果及油炸、煎烤等易上火的零食。
④飲食宜清淡富含營養,要常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讓寶寶多喝白開水。
⑤每天用芝麻油塗抹寶寶鼻前庭部位,可防止鼻腔黏膜幹燥。
(5)急性喉炎的防治辦法
①寶寶患了感冒要及時治療,以免引發急性喉炎。家長發現寶寶聲音嘶啞時切勿掉以輕心,應及早帶寶寶去醫院看耳鼻咽喉科。
②若是因急性喉炎並發喉梗阻須立即住院治療,給予吸氧,氣管插管,靜脈輸入地塞米鬆和抗生素等。
(6)急性中耳炎的防治辦法
①給寶寶洗頭或淋浴時不要讓水進入耳朵內。
②鼻腔分泌物較多時不要捏住兩側鼻孔擤鼻涕,以免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而引起急性中耳炎。正確的方法是,壓住一側鼻孔輕輕擤鼻涕然後換另外一側。
③得了急性中耳炎後,切忌給寶寶亂用滴耳藥,應到醫院請耳鼻咽喉科醫生治療。
(7)百日咳的防治辦法
①及時給寶寶接種“白百咳”疫苗。
②不要帶寶寶去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或病兒家串門。
③一旦寶寶患了百日咳要及早看醫生,對寶寶進行隔離治療,防止傳染其他寶寶。
22.寶寶牙痛怎麼辦
寶寶牙痛的病因有多種,常見的有四種情況。
(1)外傷。寶寶意外摔倒碰傷牙齒是常有的事,有時則是進食時咬到砂石、骨頭,使牙齒出現創傷性根尖周炎引起疼痛。如果牙齒僅是有點鬆動隻需吃點消炎藥,進軟食讓寶寶牙齒休息1周即可;如果牙齒已摔斷,就需請醫生在麻醉下抽出暴露的牙神經後補牙或拔牙。
(2)不吃飯不牙痛,一吃飯就牙痛,尤其吃冷吃熱時疼痛加重。這一般是牙齒上有深齲洞了,必須去口腔科進行治療。洞淺的補好就行,重者需將牙神經失活後再補牙。
(3)牙痛呈現無誘因的陣發性劇痛,寶寶即使不吃東西時也一陣陣地哭鬧,常常感到整個一邊牙都痛,指不出哪一顆具體的牙痛來,夜間加重,往往一夜哭鬧不肯躺下,這是典型的牙髓神經發炎。遇到這種情況,任何鎮痛藥都難以奏效,隻有馬上帶寶寶到口腔科讓醫生用牙鑽把牙磨開,再放上一點消炎止痛藥才能鎮痛。不過這樣的牙不痛後還要失活補牙,需多次就診治療。
(4)寶寶的牙齒持續疼痛,不治療會逐漸加重,同時出現牙齦紅腫、牙齒浮動,重者臉腫,頜下淋巴結也腫大,出現發熱症狀,這是牙根尖周圍發炎,有時發展成化膿性炎症。這樣,就必須請醫生將患牙磨開,將膿液引出來,口服或肌內注射抗生素,反複換藥直至炎症徹底消除,才能最後補牙。
另外,牙痛不要亂吃藥,總是服用鎮痛藥是有害的。不讓6歲前的寶寶吃四環素類藥物(如四環素、土黴素等);輕者可服複方新諾明,重者肌內注射青黴素。
齲病可以預防,不少歐美國家寶寶齲齒患病率已從過去的80%以上下降至10%左右。主要是讓寶寶少吃甜食,尤其在睡覺前不能吃甜食。3歲開始刷牙,早、晚各1次,最好從出生起,每半年到口腔科進行牙齒保健檢查治療1次,在牙齒無洞時進行防齲處理,當牙齒出現小洞時馬上補牙,不要等牙齒壞到劇痛難忍時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