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提醒:為防止乳牙萌出期的寶寶亂抓亂咬,家長可為他準備固齒器,食用胡蘿卜、蘋果等有硬度的食物,但要防止寶寶一下子咬太多而噎住。
10.寶寶吐舌癖有什麼不良影響
小孩子頻繁的吐弄舌頭稱為吐舌癖。吐舌癖可以引起牙齒萌出受阻;牙槽骨垂直發育受抑製;發音不準確等,進一步造成錯,引起顏麵部變長,口唇閉合困難並引起口腔功能障礙。
(1)為什麼小孩會有這樣的行為:吐舌是兒童口腔不良習慣的一種,造成吐舌習慣的原因很多,例如:①過長時間的吮指會逐漸發展成為吐舌。②有巨舌症,舌體過大。③舌係帶過短使吸吮動作不能充分完成,逐漸發展為吐舌。④鼻咽部的病變引起的口呼吸會直接導致吐舌。⑤乳牙因齲壞或先天缺失使牙列中存在較大間隙,舌體不由自主地向空隙伸出。有時是遺傳因素。
(2)應采取的治療措施:吐舌癖的治療要去除不良習慣,采用功能療法。如果失敗可用舌刺幫助糾正。對於已造成錯的寶寶,需要進行矯正治療。
11.寶寶乳牙反應何時治療
帶孩子看牙的時候,家長隻注意到孩子嘴裏的蟲牙而忽略孩子的牙關係的異常。孩子牙關係的異常往往開始於學齡前兒童和換牙期的少年。有些是先天發育的異常,如牙瘤、多生牙等;有些是口腔不良習慣和牙病造成,這些異常是在孩子建後發生的,如給予適當的糾正可以避免嚴重錯的出現。
最具代表的就是乳牙反。乳牙反常常是骨骼生長發育的問題,可有不良習慣或頜骨創傷造成,它分為乳前牙反和乳後牙反,乳前牙反俗稱兜齒或“地包天”,主要表現為下前牙覆蓋上前牙,嚴重的會造成下頜前凸,顏麵中央凹陷,側麵觀呈鐮刀樣彎麵型。乳後牙反可分為單個後牙反和一側後牙反,單個後牙反可能對顳頜關節有不良的影響,而一側後牙的反常常對頜骨的發育及顳頜關節有影響,不僅造成切牙中線偏斜,而且頜部也偏向患側致使麵型不對稱。
總之,早期矯治乳牙反會減輕顏麵部骨骼的畸形,也可防止反所導致的嚴重並發症,而且乳牙的反糾正應保持在乳牙牙根發育的穩定期,否則如果牙齒活動,會直接導致治療失敗。
12.寶寶氟斑牙是怎樣形成的
正常的牙齒在萌出後是乳白色,有光澤。但是有少數人的牙齒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色,氟斑牙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是在牙齒形成的過程中因氟的攝入量過多而引起的地方性早期慢性氟中毒的表現,嚴重者可有氟骨症的表現。氟斑牙俗稱“黃板牙”,患者常因不美觀前來求醫。
飲用水中的氟含量過高是影響氟攝入量和造成氟中毒的重要因素。發病年齡主要在出生後到7歲這段時間,恒牙處於發育和礦化時期,此時飲用了含氟過高的水會影響牙齒發育,使牙齒顏色改變,牙組織不能更好地鈣化,這樣會使寶寶牙萌出時的顏色和形態異常。
13.嬰兒出生後就長牙是怎麼回事
正常的情況下新生兒口腔裏是看不到牙齒的。但有個別的新生兒剛出生就有少數發育完好的前牙長在牙床上。其實這種乳牙在母體內就已經萌出了,是先天長出牙齦的牙齒。原來乳牙早就在牙槽骨裏發育、生長和鈣化。在胚胎的第四個月乳牙就開始發育。出生時,乳前牙牙冠接近發育完成,而乳磨牙牙冠的形成要到1周歲。有些嬰兒的乳牙牙胚長在牙槽骨的表層,在牙冠發育、生長和鈣化的同時就開始萌出。這種乳牙的牙冠外形與正常萌出的乳牙一樣,隻要不妨礙嬰兒的吃奶就可以保留。有的胎兒牙齒不鬆動,但嬰幼兒吮乳時舌係帶及兩側軟組織與牙齒摩擦而產生潰瘍,長期不愈合,會引起嬰兒哭鬧不願吸吮,此時應停止吸吮哺乳,改為用湯匙喂。但如果這種牙齒明顯鬆動,說明根基太淺可能脫落,有吸入氣管的危險,這種情況下應拍X線攝片,鑒別後,必要時予以拔除。
14.寶寶的門牙為什麼常會出現間隙
兒童萌出的上頜兩個門牙(中切牙)之間有1毫米左右的間隙是正常現象,日後隨著其他鄰牙萌出間隙會慢慢關閉。若門牙萌出3年後仍有較大間隙,則應找醫生矯治。
門牙之間的縫隙與以下因素有關。
(1)上唇係帶位置過低:正常情況下,翻開上唇可見上唇內側中央有一條薄而窄的黏膜皺襞附著在距牙齦乳頭上3~4毫米處,稱之為上唇係帶。嬰兒期上唇係帶與牙槽脊頂相連,隨身體發育和牙槽脊的增高,唇係帶退縮。若唇係帶退縮不好位置仍然過低時,兩門牙長出後則受唇係帶牽拉,兩顆牙齒之間便會出現縫隙。
(2)兩顆牙齒之間有多餘牙:多餘牙齒常夾在兩門牙之間或一同長出,或埋在牙床骨內。對於後者經X線攝片即可查出。
有上唇係帶位置過低引起的中切牙縫隙,可采用手術方法將係帶移位,牙縫便可慢慢閉攏。由多餘牙齒引起的縫隙,應根據具體情況拔除多餘牙齒後再行矯正治療。
15.孕婦服藥會影響寶寶的牙齒發育嗎
妊娠期婦女最好不用或少用藥物,必須用藥時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因為幾乎所有藥物均可通過胎盤進入發育中的胎兒循環,而許多藥物可致畸形。例如,一些鎮靜催眠藥和激素,如氯氮、地西泮、苯妥英鈉、潑尼鬆、可的鬆等可引起胎兒唇裂或齶裂。四環素類藥物,如四環素、土黴素等則可引起牙齒內源性色素沉著。顏色的輕重與服藥劑量和時間有關,用藥量越大變色越重,用藥時間越長,牙冠變色範圍越廣。妊娠5個月以上的婦女服用四環素藥物後,嬰兒的乳牙即可著色。而恒牙的四環素著色主要是在嬰幼兒時期服用四環素類藥物後造成。乳牙和恒牙最容易受影響的時期是從胎兒4個月至7歲左右,因此孕婦和兒童必須禁用四環素類藥物。
16.寶寶生病會影響牙齒發育嗎
恒牙胚均在胚胎4個月即發生,除第一恒磨牙出生時有少部分牙尖鈣化外,其餘的恒牙胚均在出生後開始鈣化,到7~8歲除第三磨牙外,所有牙冠才鈣化完成,恒牙的牙根也要等到牙齒萌出後3年才能完全形成。
嬰幼兒期是恒牙基質形成和鈣化的關鍵時期,輕度的全身障礙也可能使其受到影響。許多患過熱性病或代謝病的兒童,釉質發育不全的發病率較高,如小兒麻疹、猩紅熱、肝炎、半乳糖血症、苯酮尿症等先天性代謝障礙及腸道疾病等。
輕度釉質發育不全表現為釉質形態正常,無實質缺損,牙麵橫紋明顯,釉質呈白堊色不透明狀。重度釉質發育不全釉質有實質性缺損,表麵呈帶狀、窩狀,嚴重者整個牙麵呈蜂窩狀甚至無釉質覆蓋。
由於釉質發育不全是既往牙齒發育狀態的記錄,根據各牙發育期先後不一和釉質發育不全的部位可以推斷全身性發育障礙所發生的時間。釉質發育不全是牙齒發育過程中兒童機體障礙引起的,而不是當前兒童身體狀況的反映。
17.哪些原因引起乳牙早失
每個人都有兩副牙齒,即乳牙和恒牙。大約從6歲開始乳牙逐漸脫落,恒牙相繼萌出。換牙期為6~12歲,乳前牙在6~8歲時替換。乳尖牙及磨牙在9~12歲時替換。乳牙在正常換牙時間範圍之前缺失即為乳牙早失,一般來說指提前1年以上。
乳牙早失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齲壞嚴重、炎症、恒牙異位萌出、牙齒外傷、先天牙齒缺失等。
(1)齲壞嚴重無法保留而拔除:齲壞嚴重的隻剩殘根;齲齒會引起慢性根尖炎症,根周牙槽骨吸收多,病灶大與其下恒牙胚之間無硬骨板相隔,無法通過治療而保留;炎症影響恒牙胚發育。
(2)炎症:炎症導致乳牙牙根過早吸收。
(3)恒牙異位萌出:常見於上頜第一恒磨牙。由於第一恒磨牙向前傾斜萌出壓迫第二乳磨牙的牙根,使牙根吸收導致其鬆動脫落。
(4)牙齒因外傷脫落或拔除:兒童大多活潑好動,容易發生碰傷,跌傷。而乳前牙的牙根較短受到外力撞擊後易移位或脫出,並常伴有牙槽骨骨折。因乳前牙牙冠較短,不易固位,較難結紮固定,而且乳前牙的牙根短,固位力差,如移位多拔除。
(5)先天牙齒缺失:如“外胚葉發育不全綜合征”是一種遺傳性疾病。
18.寶寶出現乳牙早失怎麼辦
一旦兒童出現乳牙早失,家長應帶孩子到兒童口腔專科門診就診檢查,拍片確定恒牙胚發育情況。乳牙早失後可引起鄰牙傾斜移位,對頜牙過長,使得缺牙間隙變小,造成恒牙萌出困難或擁擠。還可以引起恒牙早萌,尤其是乳牙有慢性根尖炎症。早萌的恒牙牙根未發育,咬硬物時可導致其鬆動,甚至脫落。過早萌出的恒牙表麵釉質發育不成熟,鈣化差,易患齲。因此,需做間隙保持器以維持缺牙間隙,或用阻萌器防止恒牙過早萌出。
19.牙釉質發育不全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
釉質發育不全與下列因素有關。
(1)全身營養失調:特別是鈣、磷、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C的不足或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