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寶寶燒傷燙傷的簡單護理
寶寶燒傷燙傷是不是一定要馬上去醫院呢?比較嚴重的Ⅱ度或Ⅲ度燙傷(即皮膚已經出現水皰),必須立刻帶孩子就醫。但是普通的Ⅰ度燙傷(包括輕微曬傷)可以用浸過涼水的紗布敷在傷處。
在燙傷24小時之後就可以在傷處輕輕塗抹一些蘆薈油,也可以擠出新鮮蘆薈葉的汁液使用。其除了有殺菌的功效,蘆薈油還可以加速細胞生長,促進傷處愈合。為什麼要等24小時才能使用呢?這是因為等待傷處的腫脹有所緩解後再使用蘆薈,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使用某些蘆薈製品,這些東西通常沒有什麼真材實料,影響治療的效果。
2.寶寶割傷怎麼辦
在蹦蹦跳跳的童年,幾乎所有孩子都遇到過小的割傷或者是劃傷。處置這樣的傷口,首先要做的是用溫的肥皂水或清水清潔受傷的部位。然後找一個洋蔥,剝下薄薄的蔥皮敷在傷處並輕輕按壓。洋蔥皮有類似凝血劑的功效,可以幫助止血。等血止住了就可以把洋蔥皮取下,將傷口包紮好。
3.寶寶流鼻血的處理方法
流鼻血也是寶寶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家長又該如何護理呢?
讓孩子將頭向前傾,然後用你的手指捏住他的鼻孔並稍稍用力,將這種壓力保持10分鍾左右。按捏流血的鼻孔實際上是在對破裂的血管施加壓力,有助於止血。
記住不要讓孩子頭朝後仰,這樣做可能使他們吞咽流出的血,從而導致嘔吐;也不要往孩子的鼻孔裏塞紙巾和棉球。也許你看到過五官科醫生這麼做。但不要忘了,醫生有各種辦法和工具將塞進去的紙巾和棉球取出來,你有嗎?
4.防止寶寶發生意外傷害的措施
下麵重點介紹如何多方麵保護寶寶,使寶寶遠離意外傷害。
(1)不要給嬰兒用大而軟的枕頭,因為枕頭可能會堵住孩子的口、鼻。
(2)不能將孩子單獨留在家裏。
(3)飯鍋、熱水瓶、茶壺和茶杯等要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放置這些物品的桌子最好不要鋪桌布,孩子用手拉住桌布的邊角容易將桌麵的物品翻落下來。
(4)房間裏的設備要牢固安全,確保沒有尖角和裂縫。
(5)不要抱著揮動小手的孩子喝熱飲,防止寶寶燙傷。
(6)火爐和暖氣周圍要加裝防護擋板和防護罩。
(7)藥物應貼上標簽,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定期清理家裏的藥箱處理過期藥品。給孩子吃藥時要仔細閱讀說明書,按規定劑量和時間服用。家長提包裏的食品、藥品到家就應分門別類地放到櫃裏,以免孩子翻著後誤食中毒。
(8)不要用食品瓶子裝化學藥水,以免孩子誤服中毒。
(9)不要讓家中的寵物如貓、狗跑到搖籃裏去,這種小動物會把孩子憋死。
(10)如果窗戶沒有欄杆或柵欄的話,孩子就有掉下去的危險。
(11)包裹孩子或給孩子換衣服時不要把孩子放在沒有欄杆的床或椅子上,成年人如果離開,孩子可能會摔下來。
(12)做飯時鍋柄朝外寶寶容易被絆倒。鍋裏如果裝得太滿,稀的溢出來澆滅煤氣爐火會造成寶寶煤氣中毒。
(13)不要把盛有熱水的容器放在地上。爐子前要圍上柵欄防止燙傷。
(14)正在熨衣服的熨鬥不要放在孩子能摸到的地方,否則容易燙著孩子。
(15)洗滌劑等(農村的殺蟲劑、農藥等)不要與食物混放在一起,孩子誤吃了會出危險。
(16)洗衣機的導線插在電源上而另一頭的導線已拔下來拖在地上,這樣的情況很危險,孩子觸到它會出事故。
5.寶寶被蟲蜇傷的處理
(1)嬰幼兒很容易被蚊蟲刺傷蜇傷,如毛毛蟲、毒蛾、蜂、蠍子等,做父母的一定要學會處理這些“小事”,以免讓孩子受罪。
(2)蚊蟲叮咬後可在局部塗花露水等止癢,如局部出現過敏性水腫應用3%~4%硼酸水濕敷水腫處或塗抹抗組胺藥膏。盡量不要讓孩子搔抓局部,水腫處是很容易感染的。
(3)毛毛蟲蜇傷先用清水衝洗局部,盡可能衝掉毒毛,也可以用肥皂水輕輕洗後衝洗更好,如有流動水,一定要選擇流動水。衝淨後在局部塗抹抗組胺藥膏或一些常用脫敏藥膏。
(4)毒蜂刺傷就比較嚴重,其毒液中含有蟻酸及異蛋白類物質,除可引起局部反應外,還可導致出血及中樞神經係統抑製現象。尤其是被毒蜂和黃蜂蜇傷後可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發熱、暈厥昏迷、痙攣,甚至可出現休克、肺水腫、呼吸心跳驟停而突然死亡或數日內死亡。千萬要告訴孩子:“不要捅馬蜂窩!”
(5)對單蜂蜇傷同樣要重視,可出現聲門水腫、胸悶、過敏性休克等劇烈的過敏反應,同樣會造成死亡。一旦被蜂蜇傷應立即讓孩子平臥,消除緊張,迅速取出斷刺,但勿擠壓毒囊而應吸出毒液。然後用3%氨水或5%~10%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傷口,可外敷蛇藥。
如為黃蜂蜇傷則必須呼叫120急救,因黃蜂蜇傷可引發猝死!在現場先注射腎上腺素。
(6)蠍蜇傷嬰幼兒也較常見。蠍毒為毒蛋白,有麻痹呼吸中樞並興奮心血管作用。被蠍蜇傷會出現頭痛、頭暈、出汗、尿少、心率減慢、嗜睡、驚厥、呼吸麻痹、肺水腫及休克等,蠍蜇傷的搶救處理與黃蜂蜇傷相同。
6.寶寶被貓、狗咬傷或抓傷的急救辦法
喜歡小動物(貓狗之類)是寶寶的天性。所以嬰兒也常被小貓抓傷,而幼兒則多被狗咬傷。在農村被野狗咬的機會多,而近年來隨著城市養狗熱,城市成人或兒童被狗咬的病例也在不斷增多。
寶寶因個子小,極易被咬傷頭麵及上肢,與成年人多被咬傷下肢病情輕重有極大不同。被咬傷頭麵部及上肢的幼兒發生破傷風或狂犬病時,病情進展快,病情危重。
(1)被狗咬傷時必須做好如下處置,無論是被家養狗咬傷還是被野狗咬傷都必須立即用流動水衝洗傷口,如有3%過氧化氫(雙氧水)溶液也可以。衝洗傷口後可塗抗生素類軟膏,用消毒紗布包紮立即送孩子去醫院就醫,不必為找抗生素藥膏誤了就醫時間。如傷口深應將傷口內的血液吸出來,可以用嘴吸,但是必須是口腔無損傷者(如潰瘍、牙齦炎等),並且每吸一次就要用清水漱口。
在醫院的處置將由醫生決定,視傷口的深淺、清潔度而定。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為孩子做全程狂犬病疫苗預防注射,並做破傷風預防注射。
全程狂犬病疫苗共注射5次,分別為被狗咬傷當日,第3、7、14及30日各注射1次。由於父母對此種預防注射認識不足,往往可憐孩子,怕孩子痛,打一兩針就不打了。認識上的錯誤會導致悲劇的結果,到目前為止,醫學上還沒能力救活狂犬病病人,一旦注射疫苗失敗而發病,就是我們害了孩子。狂犬病疫苗預防效果可靠,一定堅持打完5次。
傷口深或傷口清潔度不好時應做破傷風抗血清注射。狂犬病不僅是由狗咬傷引起的,狗咬傷引起者占85%~90%,還有5%是貓咬傷的,少數為蝙蝠咬傷的。尤其被野貓咬傷時要視同狗咬傷一樣處置。
(2)嬰幼兒被家養貓抓傷可患一種“貓抓熱”,學名“良性淋巴網織細胞增多症”。50%以上為10歲以下兒童,75%為20歲以內青少年。病因推測與病毒有關,但至今並無定規。抓傷局部可出現丘疹、皰疹、膿皰疹,附近淋巴結明顯腫大有觸痛,並伴高熱。病程長達1~3個月,甚有長達1~2年者,預後雖好,但對兒童生長發育和學習等均有不良影響。
7.寶寶要預防意外事故
因寶寶年小體弱,活動能力弱,防禦能力差,照顧嬰兒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需特別保護,以防意外損傷。
(1)防寒冷損傷:冬季天冷,剛出生的新生兒要注意保暖。否則新生兒體溫降到35℃以下,皮膚暗紅或伴黃疸,四肢或全身冰冷,皮膚變硬似硬橡皮樣,以小腿、大腿、臀部、麵頰較多見,重者胸腹硬腫、呼吸困難、酸中毒、肺出血,早產兒更多見。醫學上叫新生兒硬腫症或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其預防是避免早產,小兒居室應注意保暖,從產院出院前事先提高室溫,準備好幹熱絨毯,加強新生兒護理等。
(2)防窒息:小寶寶不要睡太軟的床,用大而軟的枕頭,最好讓寶寶單睡一張小床。小床上不要放衣物、玩具、繩子等,以免套住寶寶的頸部或堵住寶寶的口鼻。如果小寶寶與大人同床,最好分被睡,若與大人同床、同被更應小心,不要讓被子捂住口、鼻而窒息,醫學上稱捂被綜合征。
(3)防燙傷:喂牛奶時,先將牛奶滴在手背上試溫;用熱水袋保暖時,水溫在50℃左右,擰緊塞子以防漏水,用毛巾包好放在墊被下麵,距寶寶皮膚10厘米左右;洗澡時,先試溫,不要將寶寶放在熱水管下衝洗。
(4)防溺水:給寶寶洗澡一定要專心,即使有電話,或其他事也應待洗好後再接,在非去不可時,也要用毛巾包好寶寶並放在安全可靠處。不能將寶寶留在盆裏。
(5)防煤氣中毒:冬天生火爐取暖,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安裝煙筒,防煤氣中毒。
(6)防動物咬傷:養貓、狗等寵物的家庭,應將寵物轉移到別處,同時關緊門窗,防動物鑽進室內傷害寶寶。有老鼠的居室要積極滅鼠,同時寶寶吃奶後,用濕毛巾輕擦口、鼻,以免被老鼠咬傷。
(7)防跌傷:不能把孩子單獨放在沒有欄杆的小床上,不要把孩子單獨放在桌上、椅子上等高處,否則很容易摔下來,如果有事離開,一定要把孩子安頓好,確定安全可靠後才能短時離開。
8.寶寶哭鬧的鑒別與處理
哭鬧是小寶寶表達痛苦、不適或要求的一種表現。寶寶哭鬧分生理性哭鬧和病理性哭鬧。
(1)生理性哭鬧:“哭”是孩子一種本能性反應,正常孩子哭聲洪亮、有力、均勻、緩和,有一定規律。
①寶寶饑餓可出現饑餓性啼哭,以手指觸及嘴角,小兒就會轉過頭尋找奶頭,喂奶後啼哭停止,得到滿足即可入睡。
②寶寶無規律性哭鬧,哭聲大、突然,仔細檢查無病理情況時可考慮喂養不當,臥位不適,尿布潮濕,臀紅及臀部皮膚糜爛,蟲咬,或者腸蠕動加劇要大便等,遇到這種情況要仔細找原因,去除原因後即可停止哭鬧,安靜入睡。
(2)病理性哭鬧:小兒由於疾病引起身體不適或疼痛所致的哭鬧叫病理性哭鬧。
①中樞神經係統感染。顱內出血等疾病哭鬧,音調高,哭聲急呈腦性尖叫,伴有發熱、頭痛、嘔吐等,應立即請醫生進一步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