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寶寶腹痛一定要及早重視
小兒突然腹痛是臨床經常見到的情況。引起急性腹痛的常見病有多種,起病急、進展快。嬰幼兒不會用言語準確表達,所以給疾病的診斷帶來一定困難。某些疾病一旦發病即應手術;而有些病在早期可以保守治療,晚期則需手術切除部分病灶才能治愈;還有些腹痛是通過藥物治療即可好轉。故而不能隨便給寶寶吃鎮痛藥以免掩蓋病情。應通過小兒的各種異常表現來估計引起腹痛的原因,及時做相應處理,減少寶寶的痛苦及不必要的損失。
2.蛔蟲症導致的腹痛特點
此病患兒多有進食不講衛生的習慣,飯前便後不洗手,生吃水果衝洗不夠甚至不洗,表現為平時雖吃飯正常但仍很消瘦。當環境改變或小兒發熱、腹瀉、饑餓及吃刺激性食物時突然腹痛,寶寶哭叫打滾、屈體彎腰、出冷汗、麵色蒼白,腹痛以肚臍周圍為重。常伴有嘔吐,甚至可吐出蛔蟲。有時能自行緩解,腹痛消失,小兒顯得疲憊,完全恢複後照常玩耍。每次疼痛發作數分鍾,這種疼痛可能不是每天發作,也可每天發作數次。
給適當的驅蟲藥物如驅蟲淨,按2.5~3毫克/千克體重給藥,最大量不超過150毫克/次,睡前一次頓服;或阿苯達唑(腸蟲清),按說明服藥。當出現便秘或不排便、腹脹、腹部摸到條索狀包塊時可能發生了蛔蟲性腸梗阻,應到醫院進行輸液及灌腸等驅蟲治療。
3.急性闌尾炎導致的腹痛特點
小兒各年齡均可以得此病而且比較常見。起病較急,腹痛以右下腹為重,用手按小兒右下腹時會加劇寶寶的哭鬧,常伴有惡心及嘔吐,然後出現發熱,體溫可高達39℃左右。此時需到醫院進行治療,因小兒闌尾炎的發展較快,時間稍長闌尾穿孔有造成化膿性腹膜炎的可能,危及小兒生命。
4.寶寶腸套疊導致的腹痛特點
腸套疊多發生於2歲以內的嬰幼兒。其病變所在為腸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鄰近的一部分腸腔內,所以腹痛時可以在腹部觸到一固定性包塊,壓痛明顯,腹痛發作後不久就會嘔吐,尤以在發病後2~12小時出現暗紅色果醬樣大便為特征,有時呈深紅色血水樣大便。如早期發現並到醫院進行充氣複位則可免除手術治療套入部分的腸管。
5.寶寶嵌頓疝導致的腹痛特點
小兒疝氣以臍疝和腹股溝疝為多見。臍疝發生嵌頓的機會很少,多數由於腹股溝疝發生嵌頓造成腹痛。小兒在發病前都有可複性疝氣存在,即在小兒站立或用力排便時腹股溝內側出現一腫物或僅表現為一側陰囊增大,平臥時消失,即使不消失也可用手慢慢還納。一旦不能送還,腫物不消失且出現腹痛,寶寶陣發性哭鬧,腹脹和嘔吐,時間長了腫物表麵皮膚腫脹、發熱,壓痛明顯,則是發生了嵌頓疝,必須及時送醫院治療。
6.寶寶腸痙攣導致的腹痛特點
腸痙攣是由於腸壁肌肉強烈收縮引起的陣發性腹痛,為小兒急性腹痛中最常見的情況。其發生的原因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受涼、暴食、大量冷食、嬰兒喂乳過多等。本病屬於單純的功能性變化,非器質性病損,預後較好,多數可自愈。表現為健康小兒突然發生陣發性腹痛,每次發作數分鍾至10分鍾,時痛時止,反複發作,腹痛可輕可重,嚴重的持久哭叫、翻滾,腹部稍硬,間歇時全腹柔軟,可伴有嘔吐,吐後精神尚好。若給口服適量的顛茄酊0.03~0.06毫升/次能很快緩解。
7.細菌性痢疾導致的腹痛特點
本病以夏、秋兩季多發。常起病急驟,先有發熱達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數增多,腹瀉前常陣發性腹痛,肚子裏“咕嚕”聲增多,但腹脹不明顯。患兒脫水嚴重,皮膚彈性差,全身乏力,應到醫院治療為宜。
8.簡單方法緩解寶寶腹痛
網友詢問: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緩解寶寶的腹痛?
我的回答:給孩子喝一點兒淡茶水來讓他的肚子感覺舒服一些。在這方麵,甘菊花茶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甘菊花茶裏含有抗菌的成分。如果孩子不停打嗝可以給他喝少量的碳酸氫鈉(小蘇打)水或者汽水。這些飲料用來產生氣泡,可以緩解打嗝。
同時,一定要仔細觀察,如果孩子肚子不舒服的同時還伴有其他症狀,如發熱、嘔吐、腹瀉或者便秘,就需要馬上帶他去醫院。這些情況有可能隻是普通的胃病,但也可能非常嚴重,比如腸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