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邊路繞巴山色,
樹裏河流漢水聲。
〔出處〕明,浦源《送人之荊門》。
〔注釋〕①繞:環繞。②流:流動。
〔今譯〕雲霧籠罩,道路蜿蜒,眼中是層層巴山顛連的蒼翠之色;樹木聳聚,河水湍流,耳邊是陣陣漢水奔騰的滔滾之聲。
〔賞析〕《送人之荊門》是一首送人詩,是詩人送友人沿長江西行去荊門客居時所寫的。詩中通過詩人的擬想和向友人索詩,描寫了友人途中將要見到的如畫般的景物,表達了對友人遠去的勸勉與安慰。這首詩立意委婉含蓄,用典貼切自然,全篇氣脈貫通,是一首頗為人所青睞的佳作。
這兩句詩通過目睹山景、耳聞水聲,描寫了友人西行途中所要見到的山水景物。詩句意象迭出,渾然流轉,有舟行換景耳目兩得之妙,使人讀了有如身臨其境之感,曾受到明初著名詩人林鴻的激賞。據傳,林鴻當年曾在家鄉組織詩社,詩人曾慕名前去拜會。林鴻讓他當著大家的麵朗讀自己的詩作。當詩人讀到這兩句詩時,林鴻竟情不自禁地擊節歎賞,稱之為“吾家詩”,並熱情地邀請詩人加入自己領導的詩社。
〔原詩〕長江風布帆輕,西入荊門感客情。
三國已亡遺舊壘,幾家猶在住荒城。
雲邊路繞巴山色,樹裏河流漢水聲。
此去郢中應有賦,千秋白雪待君賡。
〔作者〕浦源(?—?),明代詩人。字長源,江蘇無錫人。明太祖洪武年間(1368—1398)曾為晉王府引禮舍人。後慕名去福建拜謁林鴻,被邀入林所領導的詩社,日相唱酬。他的詩辭采秀潤。有著作《浦舍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