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去西風白發,
蝶愁來明日黃花。
〔出處〕元,張可久《雙調·折桂令·九日》。
〔注釋〕①西風:秋風。②明日:指重陽節後。③黃花:菊花。
〔今譯〕秋風勁吹,人已衰老,滿頭稀疏白發;重陽過後,菊花漸枯,蝴蝶不再飛來。
〔賞析〕《九日》是一首描寫秋日情懷的曲篇。曲中以重陽遊賞為題,描寫了豐美多姿的秋景和遊子感傷的愁情,抒發了作者暮年倦遊思隱的情懷。這首曲即景抒情,寓情於景,語言清麗,對仗工整,音韻和諧,色彩斑斕,是作者散曲中的一篇佳作。
這兩句曲詞描寫了作者因年老力衰而產生的黯然神傷的心情。曲詞寓意深沉,對仗工穩,警策有力,是曲中的名句。這兩句曲詞中的“蝶愁來明日黃花”一句是從北宋著名詩人蘇軾《九日次韻王鞏》中的詩句“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點化而來,十分自然,令人不覺。
〔原曲〕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作者〕張可久(1270?—1348?),元代散曲家。字小山,一作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慶元(今浙江鄞縣)人。仕途上不得誌,曾漫遊江南。他專力寫散曲,風格典雅秀麗,與散曲家盧摯、貫雲石等人常相唱和,並與喬吉齊名,合稱為“元散曲兩大家”。今存小令855首,套數九篇,為元代散曲家中作品最多者。有著作《小山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