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雲天,黃花地,
西風緊,北雁南飛。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
〔注釋〕①碧雲天:碧藍的天。②黃花:菊花。③西風:秋風。
〔今譯〕蔚藍的天空中飄浮著白雲,蒼涼的大地上落滿了菊花;蕭瑟的秋風刮得正緊,北來的大雁正在成隊地向南方飛去。
〔賞析〕《長亭送別》是描寫張珙和崔鶯鶯自由戀愛幾經波折終於結合的過程和歌頌衝擊封建禮教自主愛情的雜劇《西廂記》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精彩片斷之一。這折戲裏寫鶯鶯、紅娘、老夫人等到十裏長亭為上京城求取功名的張生餞行的情景。全折戲以別宴前後為時間線索,由鶯鶯主唱,通過精心安排的19支曲文,集中刻畫了鶯鶯送行時惆悵的情懷和依依難舍的心緒。
這四句曲詞選取了藍天的白雲、萎積的菊花、南飛的大雁等幾樣帶有秋天季節特征的景物,以及它們在淒緊的秋風中融為一體的情景,寫出了暮秋郊野的景色,構成了寥廓蕭瑟、令人黯然的境界,有力地襯托了鶯鶯為張生送行時痛苦壓抑的心情。曲詞中的“碧雲天,黃花地”兩句是作者化用北宋著名詞人範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中的詠秋名句“碧雲天,黃葉地”,將其中的“葉”換成“花”,移入本曲,與飛雁一起,組成一幅新的暮秋景,完全切合劇中的情景和離人的心緒。
〔原曲(節選)〕(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作者〕王實甫(1260?—1336?),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他生活的時代約略和白元咎、馮子振相當,主要創作活動約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是一位富有才華的作家。他的劇作大多描寫男女愛情,塑造了崔鶯鶯、紅娘、劉月娥等不同典型的婦女形象。作品曲辭優美。他所作雜劇有14種,現存《西廂記》、《麗春堂》和《破窯記》三種。其中《西廂記》是其代表作,它是我國古典戲劇中現實主義的傑作,被譽為“天下奪魁”之作,在我國戲劇發展史及文學史上影響深遠。亦擅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