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節(1 / 1)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出處〕北宋,蘇軾《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注釋〕①再少:重又年輕。少,少年。②門前:一作“君看”。③尚能西:還能向西流。古人因囿於所見,認為世上流水隻能東流,不能向西流,因有此歎。

〔今譯〕誰說人的一生沒有第二次青少年時期呢?請看這清泉寺門前的蘭溪水還能向西回流呢!

〔賞析〕《山下蘭芽短浸溪》是一首寫景抒情詞,是詞人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三月謫居黃州時,有一次患病初愈後遊覽蘄水清泉寺,看到蘭溪河水不向東流而向西流,給了他啟示和鼓舞,他覺得人生可以返老還童,老年人也可以和年輕人一樣,發揮充沛的生命力,於是寫了這首詞。詞中描寫了黃州蘄水縣清泉寺一帶的清靜優雅的秀麗風光,發出了“人可以再年少”的使人感奮的議論和對青春的熱情呼喚,表現了詞人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身處逆境而樂觀曠達的精神境界。這首詞結構安排獨特,寫景抒情靜動相襯和諧統一,是一首樂觀的呼喚青春的人生之歌。

這兩句詞以溪水西流這一古人認為的反常現象來比喻人生也能重返青春,勸慰人們不必因年老而頹喪,要曠達暢旺,奮發進取,表現了詞人積極樂觀,不服老,不認輸的精神。詞句借景抒情,以決絕的口氣,先設問,後回答,感情執著,層層遞進,成為鼓勵人們在任何時候都應振作精神、堅定鬥誌、奮發向上的名句,曆來為人們所傳誦。

〔原詞〕山下蘭芽短浸溪,

鬆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