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1 / 1)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出處〕北宋,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注釋〕①西風:秋風。②凋碧樹:使綠樹衰落。凋,衰落,衰敗。這裏是使動用法,使……凋。碧樹,綠樹。③天涯路:極遠的路的盡頭。

〔今譯〕昨天夜裏,陣陣秋風吹落掉綠樹上的枯葉颯颯作響;今晨踏著落葉獨自爬上小樓,癡情地凝望著那直通天邊的遠路。

〔賞析〕《檻菊愁煙蘭泣露》是一首描寫離別相思之情的詞作。詞中描寫了秋天庭圃中帶有濃鬱傷感色彩的景物和詞中女主人公徹夜的相思與清晨登樓遙望的情景,表現了女主人公的離別相思之情和為離愁所苦的複雜的內心世界。這首詞運用了逆挽(即倒敘)的藝術手法,刻畫人物心理極平淡又極具蘊藉,手法高明別具一格,同時氣象高華闊大,情致深沉纏綿,是一首耐人反複吟詠並能引起無限悵觸的頗負盛名的詞篇。

這三句詞通過描寫蕭瑟凋零的秋天景物和女主人公登樓望遠的情景,表現了她清冷而寂寞的心境和思念盼望情人及早歸來的情懷。詞句純用白描手法,境界闊大高遠,語言樸素流暢,不僅具有婉約詞派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還具有婉約詞派少有的境界遼闊高遠的特色,是詞中的警句,傳世的名句,並為曆代詞家所推崇。清末詞論家王國維曾對這三句詞賦予了新的解會,他曾用它來比喻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曆三種境界的第一種境界,意思是說,在成就事業的起步過程中,展望著美好的未來,向往著更高、更遠、更廣闊的目標,必須堅定對理想誌向的執著信念,並且要有勇氣忍受一切寂寞、孤獨與辛酸。據載,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原詞〕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