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節(1 / 1)

問君能有幾多愁?

“center”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出處〕五代(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注釋〕①君:指詞人自己。這裏詞人把自己作為第二人稱來稱謂。②幾多:多少。③恰似:正好像。④一江春水:這裏用來比喻“愁”的多且說不完。

〔今譯〕你要問我心中到底有多少憂愁啊,我心中的憂愁正好像那漲滿的春天的江水一樣,潺潺湲湲地向著東方永遠流不盡。

〔賞析〕《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一首懷念故國的詞,是詞人於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即自己被俘入宋後的第三年七月七日他的最後一個生日時寫的。據傳,當日晚間,詞人在被軟禁的寓所裏命隨侍之妓作樂,唱這首《虞美人》詞,聲音廣傳於外,宋太宗趙光義聽說以後勃然大怒,於是命秦王趙廷美贈牽機藥酒將詞人毒死。詞中描寫了春花秋月、小樓東風和雕欄玉砌等自然景物及其對往日回首的感受,表達了詞人的無限哀愁和對故土懷念的追悔莫及的悲傷情懷。這首詞運用白描手法,采用問答的句式,意境深遠開闊,感情沉鬱真摯,語言明白曉暢,是詞人留給後人的許多千古傳誦不衰的血淚文字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一篇傑作,也是中國文學史上被人們廣為傳誦的名作。

這兩句詞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自問自答,描寫了自己幽深久遠、無窮無盡、難以自解的愁情,表現了詞人從君主一下降到階下囚的極度憂愁與鬱悶。詞句以“一江春水”作比喻,聲情並茂,新穎貼切,語言生動流暢,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詞人愁思之多之深,是詞中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這兩句詞對後世詞人影響很大,多有人模仿,流傳很廣,曆來傳誦。

〔原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第四章 宋金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