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出處〕唐,杜甫《登嶽陽樓》。
〔注釋〕①吳楚:春秋時的吳國和楚國故地。吳在洞庭湖的東麵,楚在洞庭湖的南麵。這裏指我國東南一帶。②坼(chè):裂開,分開。③乾坤:天地日月等,這裏偏指天上的一切事物。乾(qián),八卦之一,代表天。坤,八卦之一,代表地。④浮:飄浮。
〔今譯〕吳地和楚地,正巧被浩瀚無邊的洞庭湖水從中斷開;日月和星辰,好像在波平浪靜的湖水之上日夜飄浮。
〔賞析〕《登嶽陽樓》是一首著名的登臨抒懷之作,是詩人晚年漂泊期間,於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冬天,從公安到達嶽陽並登上嶽陽樓遠眺洞庭湖時所寫的。詩中描寫了詩人登臨嶽陽樓遠眺洞庭湖的所見所感,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無涯的雄偉氣勢,抒發了詩人淒涼落寞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心。這首詩意境雄渾開闊,感情悲壯深沉,同時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後映襯,渾然一體,曆來為人稱道,是詩人律詩中即景抒情的名篇。
這兩句詩通過大地裂陷、日月浮蕩描寫了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讚美了洞庭湖煙波浩淼、氣勢雄渾的宏偉壯闊的景象。詩句以“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之氣魄,使用如椽巨筆,描繪逼真,誇張不凡,成為讚美洞庭湖奇偉雄闊、氣象萬千的名句,曆來傳誦不衰,並曾被後人推為千古絕唱。這兩句詩和唐代詩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讚美洞庭湖的名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競相媲美,雙雙被推為絕唱。
〔原詩〕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