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出處〕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注釋〕①落雁後:落在歸雁之後。指自己回鄉的日子,將在大雁飛返北方之後了。②思發:歸思萌發。思,指回鄉的心願。發,產生。③花前:花開之前。指春天未到的時候。
〔今譯〕我回鄉的日期雖然遠遠地落在了北歸大雁的後麵,但自己思念家鄉的心願早在春花開放之前就產生了。
〔賞析〕《人日思歸》是一首思鄉詩,是詩人奉命出使南朝陳國時在正月初七日的一次宴會上寫的。詩中描寫了詩人出使南國時念家思歸的情景,表現了詩人濃厚的鄉思之情。這首詩構思精巧別致,語言詼諧簡潔,將真摯的懷鄉之情蘊於婉轉含蓄的不盡風味之中,頗有唐人絕句的意味,是一首好詩。
這兩句詩虛擬了歸雁和花發兩種景物,巧妙而細膩地表現了詩人思歸心切而又不能早歸的無可奈何的惆悵之情。詩句結構精巧,對仗工整,詩味濃厚,寫得含蓄婉轉,雋逸精妙,表現出典型的齊梁風格,是詩人的名句。據載,詩人臘月出使陳國,第二年正月初七人日,陳國君臣設宴款待詩人並請詩人以“人日”為題賦詩賜教,當詩人吟出前兩句“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時,受到了在座南人的譏笑,認為太俚俗,不堪入詩,等到詩人吟出後兩句“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時,所有南人無不拍手稱賞並感歎地說:“名下固無虛士。”自此詩人的詩名“南北稱美”。
〔原詩〕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作者〕薛道衡(540—609),隋代詩人。字玄卿,河東汾陰(今山西萬榮)人。曆仕北齊、北周及隋。隋朝時曾任司隸大夫。後因事觸怒隋煬帝楊廣被殺害。他與盧思道齊名,在隋代詩人中藝術成就最高。他的詩作雖仍帶有齊梁靡豔色彩,但已顯露出剛健清新的趨勢。現存詩20餘首,有著作《薛司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