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出處〕《詩經·小雅·采薇》。

〔注釋〕①往:指離家出征。②依依:柳樹枝葉茂盛並隨風搖曳的樣子。③來:指還家。④思:語氣助詞,無實義。⑤雨雪:偏義詞,這裏偏指雪。⑥霏霏:大雪紛飛的樣子。

〔今譯〕從前我離開家鄉時,柳樹枝繁葉茂,柳枝隨風飄蕩。如今我回到家鄉時,大雪紛紛揚揚,雪花漫天飛舞。

〔賞析〕《采薇》是一首3000年前一位戍邊士卒在歸家途中的追憶唱歎之作,曾被譽為千古厭戰詩之祖,也是我國詩歌史最早的一首邊塞詩,可稱為邊塞詩的鼻祖。詩中通過戍卒對以前行軍作戰的緊張生活和思歸心情的追述,表現了戍卒們久戍難歸、憂心如焚的內心世界,描繪了軍旅行役生活的艱苦情況,抒發了人們對長年戰爭的厭惡和反感。這首詩在寫法上采用了回憶的方式,並運用了疊詞、疊句、疊章的手法,加濃了抒情色彩,同時,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它最早創造了千古傳頌的名句。

這四句詩通過描寫士卒戍邊時往返於途中的情景,表現了士卒們春日離家與冬日歸來時的痛定思痛的複雜心情。詩句著筆於景而著眼於情,景中見情,情景交融,生動地表現出了戍邊兵士的悲傷和怨恨,並運用反襯的手法,使哀、樂之情更加強烈。這四句詩是《詩經》中少有的佳句,被稱為《詩經》中的絕唱,成為千古不朽的名句,曆來被人傳誦,並被視為以景托情抒發哀思的典範。清人王夫之曾評論這兩聯詩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原詩〕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啟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