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周恩來指示後,田維新立即打電話到招待所,後樓服務員回答說,秦基偉將軍散步去了。田維新告訴服務員:“你馬上去找一下秦司令,讓他馬上給我回一個電話,總理要見他。”
不一會兒,秦基偉的電話便過來了。他聽說周恩來總理要見他,很激動,在電話中問道:
“總理要見我,我穿什麼衣服去?”田維新說:“穿軍裝。”秦基偉問:“那我還戴領章嗎?”田維新說:“當然戴。”
軍裝,尤其是領章,是軍人的標誌。但是秦基偉在“文革”中受迫害七年,被剝奪了戴領章的權利七年。此刻他剛剛恢複自由,尚未恢複工作。因此他不能不有此一問。
田維新把秦基偉領到周恩來的辦公室後便走了,周恩來與秦基偉作了一次單獨長談。
落實政策後,李成芳任第五機械工業部部長。秦基偉先後出任成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第二政委、第一政委、司令員、國防部長。
“解放”老將軍的工作,大體上有個工作程序。
第一步是由總政治部審查鑒別原先把老將軍打倒時所做的結論,確認哪些是無中生有的、哪些是顛倒黑白的、哪些是無限上綱的。
然後,總政治部拿出來的審查結論,還必須與把老將軍打倒的原單位取得大體一致的意見。
最難的一關是政治局。按照規定,每個被“解放”的將軍最後都要經政治局會議討論通過。
政治局會議一般在下午7時半召開,一次會議通常討論四位將軍的審查結論。每位將軍都有一份材料,包括本人的經曆、被打倒的情況、甄別情況、總政的審查結論。個別的還要附上必要的證明材料。這些材料,與會的政治局委員人手一份,討論之前先瀏覽一遍。所以,每次政治局討論老將軍的“解放”,田維新都要提一大包材料進會場。
當時的政治局會議都是由周恩來總理主持的。
材料發完,周恩來便宣布:“大家先把材料看一看。”
到了田維新講材料時,發難的就是“四人幫”,尤其江青和張春橋為最甚。
這樣,從下午7時半開始的會議,往往到半夜12時也結束不了,通常吃過夜宵後一直討論到淩晨4時才結束。
田維新回憶說:“在討論老將軍‘解放’問題的政治局會議上,爭論之激烈、時間之漫長,真令人難以忍受。後來與江青爭辯得多了,也就習慣了,不怕了,無非是多幾頂帽子就是了。”
在老將軍的記憶中,周恩來主持這樣的政治局會議,說話不多,隻在要害處說一兩句。不過常常是他的一兩句話一出口,江青一夥就爭不起來了,事情也就定了。
周恩來雖然說話不多,但是對每個人的態度都了如指掌。某個問題,他感到需要誰支持一下,便會及時點將:“劍英你說呢?”
周恩來從不在會上與江青公開爭論。但是如果江青誣人太甚,帽子扣得太大太多,周恩來就會及時地出來說話。他常用很簡潔的語言,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述說一遍,然後反問一句:“這個事能扣這個帽子嗎?”經周恩來這麼一反問,江青常常就啞口無言了。
如果被“解放”的某個幹部確實有缺點失誤,江青一夥就會趁機無限上綱。這種時候,周恩來常常會說上幾句:“這不算個什麼錯誤麼,這是工作中的問題,誰都會有這樣的問題。”輕輕幾句話,便將江青一夥扣的大帽子不動聲色地頂了回去。
到大家的意見都說得差不多了的時候,周恩來還會問一句:“你們還有什麼意見?”如果沒有人發言了,周恩來才宣布:“這事就這樣了。”然後轉入下一個將軍“解放”問題的討論。
由於江青一夥的發難,175位將軍的“解放”在政治局討論時,沒有幾個是很順利的。在田維新的記憶中,顏金生將軍是比較順利的一個,但也連闖了江青設置的三道關。
顏金生少將是湖南茶陵縣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建國後先後任過西北軍區炮兵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誌願軍軍政委,武漢軍區政治部主任。“文革”開始前不久,他轉業調任國務院文化部副部長。
文化部的副部長怎麼由總政來審查“解放”呢?
田維新在政治局會議上介紹說:“顏金生是軍隊轉業幹部,到文化部工作時間不長,沒有什麼錯誤。”
理由隻有一句話,到文化部工作時間不長。其實呢,當時文化部係統控製在江青一夥手裏。把顏金生從文化部係統調出來,由軍隊去安排,這就跳出了江青一夥的魔爪。這是周恩來的“解放”將軍的一著巧棋。
江青一聽又發難了:“顏金生有錯誤,他推行了資產階級文藝路線。”
田維新說:“顏金生是工農幹部,識字不多,不可能提出什麼文藝路線。”
這話是有根有據的。發給政治局成員的材料上明明白白地寫著:顏金生,1918年出生,1932年14歲就加入人民軍隊,他能讀過多少年書?
朱德元帥一聽江青又要無理取鬧,一板一眼地說:“顏金生他就不識幾個大字。”總司令為將軍說話,一言九鼎,江青頓時啞了。
眼見這一關過去了,田維新又介紹說:“準備把顏金生同誌派到陝西……”
話音未落,江青又反對了:“你是讓顏金生到陝西給二方麵軍壘山頭。他不應分配西南,應該分配到東南。”
江青自己拉幫結夥,故以“山頭”度人。
針對這種猜忌之心,田維新說:“陝西省軍區司令員黃經耀是從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任上調過去的。”
李德生說:“現在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二方麵軍的同誌在陝西已經不多了。”經過這麼一番解釋,顏金生將軍去西北才獲通過。田維新繼續說:“我們考慮讓顏金生到陝西當政委。”
江青再次反對說:“他犯那麼大的錯誤,當正職不合適。”這是江青第三次發難。
田維新說明:“陝西省軍區原來有一個政委。派顏金生同誌去陝西,是考慮讓他去管軍工企業。現在備戰,陝西軍區企業很多。”
葉劍英元帥也出來說話:“現在備戰,炮彈子彈很不足,急需抓一抓。”
最後周恩來表態,“我看顏金生同誌調出文化部,到陝西當政委管軍工是合適的。”
周恩來一錘定音,顏金生總算過了關。
落實幹部政策的工作開始後,解放軍報社遲遲未見行動。
這也難怪。解放軍報在“文革”初期最嚴重的一個案子是所謂的“綁架”肖力案。肖力就是李訥,江青的女兒。定案的結論上寫著:綁架肖力就是反江青、反毛主席。
在1973年的形勢下,這樣的案子誰敢動!
遲浩田到解放軍報任副總編後,分管政治工作。他經過長時間的深入調查了解,認定軍報的三大事件,包括所謂的“綁架”肖力案,都是假的。但是這三個事件都是江青直接定的。不好辦。遲浩田便把情況向軍報主要負責人張誌作了彙報。
涉及到江青的事,張誌哪敢做主。他到總政治部向田維新彙報說:“田副主任,我向你反映一個情況,我們軍報的三個事件,遲浩田同誌經過了解,認定都是假的。但是這三個事件都是江青定的,一動就會反映到江青那裏去。所以,我們落實幹部政策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