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田中光臨遊泳池!毛澤東禮贈楚辭(6)(3 / 3)

周總理的細心、周到,使田中首相為之感動。田中首相拿著這把畫有梅花的扇子,一會兒插進衣兜裏,一會兒又拿出來。翌日的日本報紙一齊報道了此事,讚揚說“周總理真不愧是一位大政治家”。

這次會談是昨天第一次會談的繼續。周總理針對兩國外長第一次會談中日方提出的所謂法律論據,即日本外務省條約局長在結束中日戰爭狀態和台灣問題上死摳法律字眼的做法,闡明了中方的立場。周總理強調指出,如田中首相、大平外相所說,恢複中日邦交應從政治上解決問題,如果拘泥於法律條文,雙方就很難達成協議。

會談中,針對田中首相昨晚在周總理歡迎宴會上的講話中關於軍國主義給中國人民“添了麻煩”的提法,周總理說,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用“添麻煩”來表述,中國人民是通不過的,這句話引起了中國人民強烈的反感,因為普通的事情也可以說是“添麻煩”,“麻煩”在漢語裏意思很輕。

田中解釋說,從日文來說,“添麻煩”是誠心誠意地表示謝罪之意,而且包含著以後不重犯、請求原諒的意思,分量很重,而不是很輕。中國方麵所以感到分量輕,可能是“添麻煩”一詞漢語和日語的含義有所不同。他表示,這個表述如果從漢語看不合適,可按中國的習慣改。

周總理嚴厲批評了外務省條約局長的謬論。他說,大平外相關於“中日建交,日蔣之間就要斷交,日蔣條約自然失效”的說法,我們可以同意,但如果把舊金山和約和日蔣條約拿來作根據,問題就無法解決。我們可以在日本承認中國的複交三原則基礎上照顧日本的困難,不在聯合聲明中提日蔣條約,但不能要我們承認日蔣條約,更不能說什麼蔣介石已在日蔣條約中放棄了賠償等等。周總理指出,你們條約局長說蔣介石已在日台條約中宣布放棄要求賠償的權利,所以主張在這次聯合聲明中就不必再提賠償問題了,這個說法使我們感到詫異。當時,蔣介石已逃到台灣,他已不能代表全中國,是慷他人之慨,遭受戰爭損失的主要在大陸。我們放棄賠償要求,是從兩國人民的友好關係出發,不想使日本人民因賠償負擔而受苦。你們條約局長對我們不領情,反說蔣介石已說過不要賠償,這個話是對我們的侮辱,我們絕對不能接受。日本外務省的條約局長居然說出這種話來,使我們感到吃驚。我們在複交三原則的基礎上照顧日本的困難,日本也應照顧我們的立場。

關於中國放棄要求戰爭賠償問題,周總理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後,還向日本朋友這樣說過,戰爭賠償最終是要人民來負擔。中國人民飽嚐過戰爭賠償的苦頭,庚子賠款直到中國解放也沒有完全付清。中日建交了,既然兩國要真正友好,我們就不能讓日本人民反而增加經濟負擔,遭受中國人民曾長期吃過的苦頭。中國人民、日本人民都是侵略戰爭的受害者,要吸取曆史教訓,在新的基礎上發展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

會談中,田中首相在周總理就賠償問題發言後表示,中國把恩怨置之度外,從大處著眼,本著互讓的精神處理問題,日本應坦率地評價中國的立場,並再次表示深切的謝意。

田中在會談中還說:在自民黨內有一部分人因擔心社會主義中國會赤化日本,所以極力主張放慢同中國恢複邦交的步伐,而我同大平外相之所以決心謀求日中邦交正常化,是由於相信中國不會像別的社會主義國家那樣幹涉他國內政。如中國能在聯合聲明中強調遵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幹涉日本內政,不在日本扶植革命勢力,就可以使自民黨內和日本國民中對中國有疑慮的人感到放心。

對此,周總理鄭重表明了中國作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起國的立場,表示思想的交流是沒有國界的,但革命不能輸出。各國人民的革命靠自己,我們決不會像蘇聯那樣搞“革命輸出”。

田中聽後非常高興,說“周總理這一番話是對日本最大的禮物”。

會談結束後,田中首相把外務省官員召到自己的房間,嚴肅地對他們說,“你們各位受過高等教育,是很有學問的。不要鑽牛犄角尖,請你們提出一些能解決問題的見解來,責任由我負。”就這樣,他把下級教訓了一頓。

第二次首腦會談結束不久,接著於5時在國賓館舉行了原定日程中未安排的第二次外長會談,旨在根據剛剛結束的首腦會談的精神,就聯合聲明前言的條文進行磋商。

這兩場會談結束後,日本記者根據二階堂官房長官發布的消息,紛紛發回報道,稱北京談判正快速進展,進入了具體商定聯合聲明條文的階段。

是日晚,日本各大通訊社爭相報道說,經過兩次首腦會談和外長會談,雙方已就聯合聲明的下述七點內容達成協議:

一、建立外交關係;

二、邦交正常化的意義;

三、根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中日關係;

四、不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

五、中國方麵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

六、通過談判締結和平友好條約;

七、通過談判簽訂貿易、航海、航空、漁業等協定。

報道稱,通過雙方迄今的會談,已基本達成了邦交正常化的協議。

田中登長城,超過尼克鬆

27日,田中首相一行趁會談的餘暇,驅車前往北京西北約64公裏處的八達嶺,遊覽了長城。對田中首相來說,萬裏長城和金字塔一樣,“都是進小學後最先學到的外國勝跡”。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此行實現了他幼年時代的夢想。

9點20分,車隊抵達長城腳下。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對田中首相來說,不登上頂端不算好漢。他以矯健的步伐,沿著近30度的陡坡,使勁地往上登攀。姬外長不時地勸他說:“慢點,慢點。”但過不一會兒,他又恢複了原來的速度。大平外相和二階堂官房長官氣喘籲籲,落後了一大截。田中首相走過一個個相隔幾十米遠的烽火台,打破了隻登到第三個烽火台的計劃,一直登上了第四個烽火台。所以,日本和外國記者報道說,“田中遠遠超過了尼克鬆”,因為尼克鬆總統同年2月遊覽長城時隻走到第三個台。有的說,這象征性地暗示了田中發展日中關係的決心。

站在長城上的田中首相,環視著連綿起伏的山峰,抒發感想說:“雄偉啊,實在是雄偉!因為它有6000公裏,而且是全憑人力。為建設它,多少人流了汗。現在看到了,感到了人類的偉大,有了切身體會。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啊!”這位建築師出身的首相還說:“他們為後代人發展了高度的幾何學,為人類做出了貢獻。”

遊長城時,田中隻穿著西裝,大平外相卻套上了風衣。對大平外相來說,今日長城之遊雖說也是平生之夢,但他隻登上第一烽火台就停下腳步。此時此刻,他的腦海裏幾乎被“談判”二字占據了。雖說雙方已談定實現邦交正常化,但聯合聲明尚未定稿,恢複邦交的大任有待完成。大平站在長城上,心緒紛繁。為寄托恢複邦交的一腔熱情,他賦詩一首:

長城蜿蜒六千裏,汲盡蒼生苦汗泉。

始皇堅信城內泰,不知抵抗在民心。

山容城壁默不語,榮枯盛衰幾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