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陶鑄“喬遷”中南海!兩軍對壘懷仁堂(4)(2 / 3)

到24日,全國各地共有1000萬人為此舉行了集會和遊行示威。

同一天,陶鑄離開了中央文革小組辦公所在地釣魚台,搬入國務院所在地中南海。

搬家後不到一星期,工作人員緊張地報告:“江青到了!”

陶鑄匆忙起身朝門外趕去迎接,可是江青動作更快,已經一陣風似地走了進來,聲音很大地問候著:“陶鑄,聽說你搬家了,為什麼不住釣魚台了?”……

江青“交底”

陶鑄在延安就認識江青,建國後就更熟悉了。因為她在情緒消沉時總是去廣州,有時一住小半年。那裏有她樂於居住的小島,有她的大蘭花和小猴子。

據一位負責過接待工作的同誌陳良順回憶,他們還曾為這位喜歡動物的女人養過馬和兔子。但是江青看到兔子便叫起來:“不要養它,它到處刨洞,會傷害樹木花草的根係!”

陶鑄對江青的態度,大約是與曾被稱為“國母”的宋慶齡相一致的。

宋慶齡在50年代曾經款待過年輕的江青,並對身邊不少工作人員說:“江青很懂禮貌,討人喜歡。”

然而,當江青在1966年的夏天大步跨入宋宅時,宋慶齡一時竟未能認出她!

宋慶齡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說:“宋慶齡和其他人一樣,喜歡不介入政治的江青。當發現江青熱衷於權力之爭時,便討厭江青了。”

江青曾為自己作了一幅自畫像:“江上有奇峰,鎖在雲霧中。尋常看不見,偶爾露崢嶸。”

在她“鎖在雲霧中”時,確實令很多人朦朧過。而朦朧又往往與“神秘”“美妙”“遐想”有著某種天然的聯係。

在延安,見過宋慶齡又見過江青的布裏頓·羅伯特·佩恩這樣談起江青:“她直率而且客氣,很像一位通情達理的賢妻良母。”“她比孫夫人漂亮多了。”“她問許多人的身體怎樣?聽說好,她臉上放光;聽說不好,就顯出同情的樣子。”

斯大林的攝影師羅曼·卡門沿延河騎馬去見毛澤東,被一匹疾馳的馬趕過了。令他吃驚的是騎手竟是女人。他回憶說:“她勒緊韁繩,和我們並駕齊驅,以豪放的姿態表示歡迎。”“她緩緩地說:我去告訴毛主席,你們在路上了。她突然調轉馬頭,策馬時身子向前一傾,右手在塵埃中一揮……”

1943年重慶報紙有篇評論延安的文章說:“自從電影明星藍蘋嫁給了毛主席,共產黨堡壘裏過去沉悶單調的生活發生很大變化。資產階級的跳舞、封建主義的地方戲、好萊塢的情歌,都湧進了延安……”

約翰·謝偉思回憶說:“江青很會跳,地上高低不平也不在乎。大多數人不會跳,也就無所謂平不平了。每個人都穿著布拖鞋或幾根帶子的涼鞋,小孩鑽在中國革命領導人東倒西歪的舞伴當中,地麵的差別還有什麼意義呢?”

文章描寫說:

毛澤東跳得不好,好像在進行體育鍛煉。

周恩來跳得特別好,既輕快又優美……他和江青一跳,鄉村的穀倉舞簡直就跟上海盛大舞會的勁頭一樣了……

艾格尼絲·史沫特萊握著朱德將軍的手,這一對就像兩隻大象,把法國的小步舞跳成了坦克出動。

中國人民的朋友史沫特萊後來對埃德加·斯諾說:“好像全中國的軍隊都在我腳上踩過!”

文章描述中有評論:“休息時,江青從神氣十足的林彪將軍和朱德夫人中間穿過去,幫毛澤東物色舞伴。江青是個蠻不錯的政治妻子。她喜歡給丈夫一點自由,希望丈夫也給她一點自由……”

讀了這些文字,當年延安生活的另一側麵再現,一種活生生的新鮮氣息撲麵而來。重慶談判時,江青與毛澤東住在張治中將軍的公館“桂園”裏。毛澤東公開了他那首著名的詞《沁園春·雪》,卻不許江青在國共和談的公開場麵扮演什麼角色。隻有少數人見到她,評價也還可以:“標致的青年婦女”,“穿一件短袖上衣和裙子,挺像大專女學生的製服,短發沒有燙,隻留著前劉海。”“她不像剛從窯洞出來的人。”……

建國後,隨著政治運動之風不斷,江上的“雲霧”時時被吹去,她便越來越多地“偶爾露崢嶸”了。

接近江青的人背地裏越來越多地用這樣一些詞語形容她:“性格極端”“飛揚跋扈”“充滿權力欲”……“女皇式的”!

她與家人打得翻翻的,與兒子兒媳打得翻翻,與女兒打得翻翻,與親家打得翻翻,甚至常常與丈夫打得翻翻。

毛澤東多次說她“刀子嘴,是非窩”,“她到哪裏,哪裏就掃興!”

作為中南局第一書記的陶鑄,他管轄著毛澤東的故鄉湖南。陶鑄發現,江青幾乎哪兒都去,就是沒有去過湖南。她似乎憎惡億萬中國人民景仰的毛澤東誕生地韶山,始終不曾涉足那片聖土。

由於江青在廣州住的時間多,陶鑄遇到的“打架”事便也跟著多。那位愁眉苦臉,束手無策的公安廳長蘇漢華,常常唉聲歎氣地向陶鑄彙報江青新演的一些鬧劇。諸如攆走保健醫生和護士,公安廳不得不另派醫生,而給她帶來的醫護人員安排臨時住所;罰衛士的站,自己去躺著睡覺,讓公安廳長也無法開勸;半夜又哭又鬧調飛機,要馬上走,就為了與毛澤東吵不贏而示威……

這時,作為一方“諸侯”的陶鑄也隻能緊鎖雙眉,歎一聲:“唉,這個女人!”

是啊,清官難斷家務事。

陶鑄是很有點大男子主義的,他與妻子曾誌也經常打得翻翻的,盡管他十二分愛著妻子,卻仍然斷不了吵。終於,妻子住到市委那邊去了,剩他自己與女兒住在廣州軍區,隻有星期六相聚一次。

見麵少了,便會珍惜相聚的短暫時刻,吵架自然也會減少。即使如此,也不敢說不吵,曾誌還曾向毛澤東告過陶鑄的“禦狀”。

所以,陶鑄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是把江青想得簡單了。以為就是“一個女人”。三個女人一台戲,鬧翻天也不過是“女人”的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