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八屆七中全會以後,黨中央和毛澤東繼續采取措施,糾正“大躍進”和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為了糾正農村工作中的高指標、瞎指揮和浮誇風等錯誤傾向,1959年4月29日,毛澤東又寫了一封黨內通信,就包產不要太高、密植不要太密、要節約糧食、播種麵積要多、要機械化、要講真話等問題,向全國六級幹部提出了重要意見。關於講真話等問題,他說:“老實人,敢講真話的人,歸根到底,於人民事業有利,於自己也不吃虧。愛講假話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總是吃虧。應當說,有許多假話是上麵壓出來的。上麵‘一吹二壓三許願’,使下麵很難辦。因此,幹勁一定要有,假話一定不可講。”信的末尾一段,他不無幽默地寫道:“同現在流行的一些高調比較起來,我在這裏唱的是低調,意在真正調動積極性,達到增產的目的。如果事實不是我講的那樣低,而達到了較高的目的,我變為保守主義者,那就謝天謝地,不勝光榮之至。”盡管這封信糾左還不徹底,信中關於農業機械化的設想也不可能那麼快,但是它對抵製左傾錯誤的廣大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給予了很大支持,對解決當時農業生產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起了很大作用。
為了進一步糾正“共產風”的錯誤,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從1959年5月7日至6月11日,中共中央連續發出三個指標,決定恢複自留地製度,允許社員喂養家禽家畜,宣布房前屋後的零星樹木歸社員所有。6月11日的中央指示說:“經驗證明,禁止搞這些家庭副業,一切歸公的簡單辦法,是有害的,也是行不通的。”
廬山會議前期繼續糾左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在廬山舉行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8月2日至16日,在廬山舉行八屆八中全會。統稱廬山會議。廬山會議前期,指7月16日毛澤東批示印發彭德懷寫給他的信之前。前期廬山會議的主要內容是,總結“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的教訓,繼續糾正確實存在的左傾錯誤。
為開好廬山會議作準備,1959年6月15日,毛澤東召開部分領導同誌參加的會議,研討工業、農業和市場問題。與會同誌認為,“大躍進”中的主要問題是,對綜合平衡、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經濟抓得很不夠。毛澤東說:一些指標定得那麼高,使我們每天處於被動地位。講了多少年有計劃按比例發展,就是不注意,就是不講綜合平衡。明年的指標切記不可定高,今後七個月,主要是搞好綜合平衡。6月29日、7月2日,毛澤東在廬山同各協作區主任談話時再次指出:“大躍進”的重要教訓之一就是沒有搞好綜合平衡,這是經濟工作中的根本問題。隻有搞好農業本身農、林、牧、副、漁之間的平衡、工業內部各個部門、各個環節之間的平衡,工業和農業之間的平衡,才可能正確處理整個國民經濟的比例關係。在這次談話中,他首次提出以農、輕、重為序安排國民經濟計劃。他認為陳雲關於“先市場、後基建”的意見是對的,把衣、食、住、用、行安排好,這是六億五千萬人民安定不安定的問題。毛澤東的這些意見都很中肯,切中當時經濟工作中的弊端。
廬山會議開始時,為了總結經驗教訓,糾正錯誤,安排工作,毛澤東提出讀書,形勢,今年的任務,明年的任務,四年的任務,宣傳問題,綜合平衡問題,群眾路線問題,建立和加強工業企業的各項管理製度和提高工業產品質量問題,體製問題,協作區關係問題,公社食堂問題,學會過日子問題,三定政策,農村初級市場的恢複問題,使生產小隊成為半核算單位,農村黨團基層的領導作用問題,團結問題,國際問題等19個問題,供會議研討。
7月10日,毛澤東在廬山會議組長會上講話,首先宣布這次會議初步安排到15日,延長不延長到那時再定。對這19個問題如何形成文件,他提出了分別起草的意見。接著,他講了自己對這些問題的基本看法。在肯定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的前提下,指出了工作中的一些缺點、錯誤,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講到1958年工作中的問題時,他說:去年北戴河會議的時候,人心高漲,但埋伏了一部分被動。不論誰批評,都要承認當時有一部分缺點、錯誤。簡單說來,就是3000萬噸鋼,基本建設1900項,糧食增產一倍,辦公社中刮“共產風”。這四件事搞得很被動。對農業生產的確估計過高,並且據此安排生活,有浪費。工業基本建設是搞多了,金木水火土分散了,工業生產指標過高,缺乏綜合平衡。他還說:躍進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誇大。使我們被動的問題是不該把四大指標公布,自己設一個菩薩自己拜。在講到搞經濟建設的經驗不足時,他指出:斯大林說,破壞了規律才能認識規律。這句話對,但不全麵。我們要從勝利、失敗兩方麵來認識規律,不能說隻有打敗仗才能認識規律。要從成績、缺點兩方麵來認識。他還說:黨的領導幹部真正搞經濟工作、搞建設,還是從去年北戴河會議以後,過去不過陳雲、李富春、薄一波,現在大家擔當起來。我們對經濟建設應該說還沒有經驗。毛澤東的這些講話,反映了他對已經覺察到的工作中的錯誤是決心加以糾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