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睡獅怒醒盧溝橋!鐵蹄踐踏天安門(33)(2 / 3)

新民會為使殖民統治深入社會基層,建立了龐雜的織織係統。它實行“政會合一”的體製,規定各級行政首腦是該級新民會的當然會長。

1938年3月20日,新民會首都指導部成立,由偽北京市市長餘晉和兼任部長,下設總務、組織、宣傳、訓練四科,城郊各區設辦事處。

首都指導部成立後,通過“整頓全市民眾團體”,建立各種職業分會,相繼組建了農民分會、報夫分會、啤酒分會、糞夫分會、國劇分會、國醫分會、印刷分會、紙香業分會、理發分會、教育分會等。

同時,新民會首指部組織外圍群眾團體,如:婦女會、青年團、少年團等,並將其伸展基層的各個角落,城區的坊巷組織、四郊的保甲、聯莊會都成為新民會的基層組織。隨著新民會的日益膨脹,其組織機構日趨渙散。

新民會的主要活動是宣傳教化。日偽統治時期,北平地區的所有宣傳運動都由新民會主持。

日本侵略軍對此十分重視,稱之為“思想戰”。

日本華北方麵軍製訂的《中華民國新民會指導要綱》,對宣傳的方針、內容、方法做了原則規定。新民會公開聲稱其宣傳工作的方針是“剿共滅黨聯日救國”,完全服從於日本侵略戰爭。每逢日軍發動重要的侵略攻勢,日軍報導部便製訂詳細的宣傳計劃,通過新民會日本顧問的指導,由新民會的漢奸出麵組織形形色色的宣傳活動。

新民會設置宣傳局,其“中央指導報紙”為《新民報》。

1937年底,武田南陽強行接收《世界日報》,逼迫全體職員拚命突擊。

四天之後,1938年1月1日,《新民報》創刊號問世。在日本侵略者的扶持下,該報發展極為迅速,到1939年初,各地分社已達134處。

1939年底,報社引進德國先進的印刷設備,每小時可印報32萬份,使報紙印數猛增。

《新民報》是日偽統治華北地區的主要輿論工具。它大力鼓吹日偽政府的各項殖民政策,派記者隨日偽軍進行戰地報道,發表社論吹噓日軍侵華的“戰績”。

日軍大將山下奉文為該社題詞,標榜其為“興亞之先鋒”。

新民會首都指導部還出版地方刊物,如《青年》《首都畫刊》《青年呼聲》《教育月刊》《模範村》等,宣揚新民主義的漢奸理論。

除發行報紙處,新民會還利用各種各樣的手段進行宣傳教化。

新民會中央總會教化部利用放手電台,每天定時播放新民新聞,每適要聞,組織民眾統一收聽。

北平各個城區都建有新民教育館,每周舉行演講,為吸引群眾,還舉辦宣講遊藝大會。各地均設置新民閱鑒室,並推廣巡回圖書車,走街串巷,進行宣傳。在天橋開設新民茶館,通過曲藝說唱,化解枯燥的政治說教。

新民會還組建了新民映畫班,攝製頌日反共的新聞片,到各地放映。這些宣傳為侵略者搖旗呐喊,欺騙麻醉中國人民,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在學校教育方麵,日本侵略者在北平城內推行奴化教育。

日本政府為建立“日華提攜之文教體製”,派遣一批中堅人才來華,指導“臨時政府”,“確立親日教育之牢固基礎”。

為培訓漢奸骨幹,日本華北方麵軍在北平成立了新民學院。軍部派遣原關東軍退役中將佐藤三郎指導教務。學生畢業後,分配到華北各地的偽政權中充任官吏。

在推廣奴化教育的過程中,新民會發揮了重要的媒介作用。為對青少年進行奴化教育,新民會專門成立新民青年實施委員會,研究控製教師、學生的策略。

青施會審定學校使用的教科書,查禁抗日書籍。它經常組織大中小學生進行作文、演講比賽,輸新民精神,舉行講習會、座談會、暑期俱樂部等活動,引誘青少年。新民會於1938年4月在北平成立師資講肆館,培訓中小學校長。為造就人才,新民會還設立青年訓練所,學員由各地保送,訓練數月,再派往各地新民會、偽政權。統治建立的初期,日偽當局推行的奴化教育猖獗一時,但遭到廣大民眾的強烈抵製。

瘋狂的掠奪

日本侵略者占領北平後,立即開始了瘋狂的掠奪。

1937年8月17日,北平淪陷不到20天,日軍即闖入天安門內的故宮,把大量的文物搶走。

接著,日軍又跑到頤和園,把很多珍寶劫去。

37年前,日軍在北京城內大肆搶劫。37年後,日軍又重演了同樣的一幕。除了公開搶劫外,日本侵略者還操縱北平的偽政權,以“合作開發”為名,采用行政手段,加速華北地區的經濟殖民化,先後采取了組建殖民經濟壟斷公司、發行偽貨幣等手段,加強經濟掠奪。

隨著不斷升級東亞戰爭,日本的戰爭資源日益匱乏。日本華北方麵軍利用偽政權,大力推行以掠奪為目的的經濟開發方針。

1941年3月7日,日本在北平設立華北墾業公司,專門策劃掠奪勞工和糧食、棉花等戰略資源。它圈占土地,經營農場,雇用中國農民,進行超經濟性的剝削。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進一步控製戰略資源,1942年1月1日,日偽華北政權宣布開始實行麵粉配給製度。北京特別市公署加強糧食的管理,2月25日強令市民填報存糧。

據統計,北平全市有居民300977戶,1656025人,共存糧6339099斤,平均每人不足四斤,可見糧食的短缺。

同年5月,偽市公署成立糧食聯合辦事處,購買大米也開始實行配給缺額。由於日偽政權加緊掠奪,糧荒日益嚴重,糧食配給日減。

這年底,公職人員亦停止供應大米,白麵由每人一袋減至半袋,普通市民隻供粗糧。糧價暴漲,玉米麵每斤1.05元,比1939年上漲了11倍,還常常供不應求。

12月初,北平城內發生饑民搶糧暴動。西直門外糧庫被一搶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