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各校在停課期間進行聯絡工作。會後,燕京、清華20餘校學生決定罷課3-5日,進行擴大宣傳和聯絡工作。師大學生自治會組織宣傳隊分赴前門、崇文門一帶,宣講日本官商勾結在華北進行武裝走私的情形,動員市民抵製日貨,購買國貨。
為了聲援天津“五二八”示威,反對日本增兵華北,徹查海河浮屍案件,反對日本武裝走私,北平學聯6月11日召開各校代表會議,決定6月13日舉行示威遊行。這次行動事先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劉少奇看到宋哲元對天津“五?二八”遊行及抗日救亡運動的態度有所變化,他分析了當時的局勢及日、蔣、宋之間的矛盾,決定推動宋哲元及其率領的29軍抗日,以進一步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他勸導大家把“打倒賣國賊宋哲元”的口號改為“擁護宋哲元將軍抗日”,“擁護29軍抗日”。
6月13日清晨,各校門前均有軍警把守,不少學校學生沒有能夠列隊出校。平大法商學院、中國大學、民國學院、北京大學等校隻有部分學生得以離校。清華、燕京兩校於12日晚,派先遣隊300人先行入城,次日晨隻有六七十人潛入城內,與東北大學學生會合。上午8時許,南城一帶各校學生逐步向西單集中。到9時,行進在西單北大街的師大、中大遊行隊伍突然把旗幟張開,宣布整隊,一霎時聚起1000多人。隊伍經西四、護國寺、什刹海、後海,向目的地鼓樓方向前進。沿途經過的學校都有學生參加,遊行隊伍壯大到50餘校近1萬人。
示威隊伍在鼓樓召開了市民大會。市民、工人和工商界都派了代表參加。大會一致通過了“反對日本增兵華北”“反對武裝走私”“徹查海河浮屍”“反對29軍南調”“督促中央出兵抗日”及“響應西南出兵”等六項決議,還決定各校罷課三天。會後,遊行隊伍繼續向新華門進發。在這次遊行中,北平學生喊出了“擁護29軍抗日”、“擁護宋哲元將軍抗日”等口號,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影響,激發了宋哲元和29軍廣大官兵的愛國熱情,對他們日後逐步轉向同情、支持抗日救亡運動,起了促進作用。這是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在北平學生抗日救亡運動中的具體體現。
這一天的遊行示威取得了初步勝利,雖然學生隊伍在西單、宣武門、北長街、東皇城根、府右街南口、南池子等處被警察驅散,但是由於民先隊員和學生們運用了初步學到的軍事知識,采用了化整為零、化零為整的遊擊戰術,隊伍被軍警衝散後又集中起來,先後經曆了七聚七散,最後來了個大集合,一直到新華門前才逐漸散開。
學生運動的新高漲引起了反動派的恐慌,冀察綏靖公署於6月15日致函各大專院校,下令取締北平學聯及一切學生團體。命令說:“國家處茲嚴重時期,本署負捍衛地方之責,各校結社集會,應即懸為厲禁,除學聯會業奉行政院令解散外,所有學生自治會、糾察隊、宣傳隊、十人團、救國會等種種組織,無論其標榜如何,應即一律取締。相應函請貴校查照禁止,如有抗不服從或其它背景,並希隨時函知,嚴加懲處,以維治安。”南京國民黨政府以“違反校規,不知改悔”的罪名,命令各校當局開除大批愛國學生,僅北平被開除的學生就達100餘人。同時各校解聘了一批參加抗日救亡活動的愛國教授,如清華的張申府、北大的馬敘倫、許德珩、尚仲衣等。
麵對反動派的囂張氣焰,北平學聯積極地領導各校廣大學生開展反迫害的鬥爭。開始時,學聯曾決議各校無限期罷課,以使當局收回解散學生團體、開除學生、解聘教授的成命。但後來又考慮到長期罷課,分散了學生的力量,對鬥爭不利,同時也不利於團結教授和所有教師共同搞好抗日救亡運動,於是,改正了原來的決議,於6月20日發表了《複考宣言》。《宣言》要求各校,自本月22日起,一律遵照學校所規定的日期,參加考試。學聯、民先隊又分別聲明今後將排除萬難,堅持不懈地進行抗日救亡運動。這些都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擁護和支持。
在愛國學生被開除後,各校學生紛紛成立被處分學生後援會,用各種方式進行聲援,要求校方收回開除學生、解聘教授的成命。6月30日,清華救國會發表《敬告全體同學書》,理直氣壯地指出:罷課乃全體學生大會的決議,本會“絕對沒有推翻大會議案的權力”,學校當局如此對待我們,“無疑是整個的摧殘了我們的團體運動,當然更是整個的摧殘了我們的救亡運動。”7月22日,北平學聯發表《為各校開除學生告社會人士書》,指出:“這次被開除的學生,多半都是救亡運動的領袖人才,他們都是赤誠愛國,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好兒女,他們的被傷害與消沉,正是中華民族的損失……我們誠懇地請求社會人士給那幾位被開除同學更多的援助,我們不忍看他們被逐出校走到絕路。”
反動當局的迫害絲毫也沒有動搖被開除學生的革命意誌,他們在鬥爭中,鍛煉得更加堅強了。北平學聯主席黃誠被清華大學開除後,在《讓我們做最末一次被開除的學生》一文中說:“我是被開除了,我不留戀,我不懊悔,一切都是為了救亡,我要永為救亡而奮鬥!可愛的朋友們,我們是離開了,不過我相信,在同一方向的鬥爭中,共同工作的基礎上,我們是永遠相聚著。”後來經過組織的幫助,他轉入中國大學,並繼續擔任北平學聯主席和學聯黨團書記。一些正直的教授也發表文章,表示對學校當局的不滿以及對被處分同學的同情和支援。在這場鬥爭中,學聯注意了團結群眾,爭取師生合作和社會人士的同情。結果,反動政府對進步學生的迫害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進一步暴露了他們的反動麵目,使自己處於更加孤立的地位。而北平學生的抗日救亡運動,在獲得了廣大群眾的同情與支持後,更加向前發展了。
第七節 廣泛聯盟固根基,統一戰線明方向
到1936年底,北平黨員人數比“一二?九”運動前增長了十倍。
那天下著傾盆大雨,同學們雖然一個個被澆得像落湯雞,但仍認真進行了持續六個小時的演習。
民先打破了秘密的組織狀態,確立了內部盡量公開的原則。
“保衛華北”四個大字在峰巒、流水、亭台、草木之中依然清晰可見。
夏令營的生活,給大家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一誕生,就喊出了廣大學生和愛國群眾的心聲。
根本改造共青團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