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九一八震驚中外!一二九激蕩天安門(7)(3 / 3)

12月23日,蔣介石親自下令全國專科以上學校校長和學生代表,於翌年1月15日到南京“聆悉政府方針,貢獻維護國家意見,俾政府與青年之意見貫通,以達共同救國之目的”。

與此同時,許多地方當局采取了提前放假的辦法,國民黨政府教育部也宣布全國各校提前放假,並強行規定學生在12月25日前一律離校。北平學校當局隨即給學生家長發出了“督促子女早日回家”的通知。

錯綜複雜的局勢,給北平學生運動帶來很多問題,使之麵臨著新的考驗。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將在遊行示威中湧現出的學生骨幹隊伍保存下來,如何將抗日救亡運動堅持下去。廣大進步學生對此意見不一、爭論不休。有的主張襲擊派出所、奪取武器武裝自己;有的主張打進地主武裝聯莊會;有的主張去南京請願,擴大“一二?九”“一二一六”的影響。

這時,中國共產黨通過共青團中央向廣大青年學生發出號召,號召學生們到工人中去,到農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軍隊中去,進一步建立各地各界同胞武裝抗日的共同戰鬥。中共中央北方局也給北平黨組織發出指示,指出北平黨這時的主要任務在於能夠及時地有力地團結一切學生群眾,“堅決地反對提前放假,反對綁架式的強迫離校,反對摧殘華北教育、解散華北學校,積極地擴大平津學生群眾運動。”並要求“立即經過平津學聯,組成代表團,到津浦線之滄州一帶,北寧線之唐山、遷安、遵化,平漢線之保定、大名、石家莊,與察哈爾之沽源、張北等地,進行廣泛的工農群眾的工作,發動與開展各地工農士兵群眾的反日反蔣鬥爭。”

中共北平市委根據黨的指示和形勢的變化,及時召集學聯領導成員中的共產黨員俞啟威、姚克廣、郭明秋和宋黎等人開會,對在罷課和放假期間做些什麼進行了認真的研究。最後決定,利用這段時間組織一個規模較大的宣傳團,沿平漢鐵路南下,到農村擴大抗日宣傳。

12月下旬,北平學聯在燕京大學體育館召開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有清華、東大、燕大、北大、師大、中大、女一中、彙文、鏡湖、文藝等校代表80多人。由郭明秋擔任執行主席,會議就究竟是南下宣傳還是赴京“聆訓”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結果,讚成去南京“聆訓”者竟意外地占了多數。如何應付這種局麵呢?大會執行主席郭明秋機智地宣布臨時休會。學聯黨團的彭濤、黃敬、孫敬文等利用休會期間,在代表中做了很多工作。複會後,北大代表劉江陵作了長篇發言,他從“五四”運動民主與科學的傳統,一直講到“九一八”事變以來的曆史,揭露了國民黨政府不抗日、打內戰的事實,說明學生應該和民眾團結起來,擴大抗日戰線。他的演講,效果很好。當即有人提出,學聯原是團體會員製,一個學校應當隻有一票表決權,大家同意了,重新進行表決。結果,讚成到農村擴大宣傳者占壓倒多數,從而否決了赴京“聆訓”。於是,平津學聯發表了對時局的通電,曆數“九一八”以來,國民黨政府對外屈辱妥協、對內殘酷鎮壓的種種事實,並尖銳指出:“三年前之進京聽訓,已熟稔政府之因循政策,前言既無濟於事,此舉更何補時艱?況借訓導之名,而行欺騙收買之實”表明學生抗日救亡的決心,絕不上國民黨政府的當。

這樣,北平學聯“到農村去”的號召得到了廣大青年學生的響應,蔣介石“晉京聆訓”的命令破產了。

1935年底,平津學聯共同組織了平津學生南下擴大宣傳團,團員約500人左右。宣傳團下分四個團,第一團由北京大學等東城地區大中學校組成,以北大為團長;第二團由東北大學、師範大學、中國大學、法商學院等西城地區大中學校組成,以法商學院為團長;第三團由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等西郊和北城地區大中學校組成,團長由清華大學擔任;第四團由天津北洋工學院、河北法商學院等組成,團長由北洋工學院擔任。“平津南下擴大宣傳團”設總指揮部,由董毓華擔任總指揮,薑文彬(江明)、宋黎任副總指揮,宣傳團黨團書記由彭濤擔任。他們四人組成宣傳團黨團。總指揮部及所屬團隊,各設宣傳、組織、交通、事務、糾察、救護和調查等專職人員。

出發前,宣傳團總指揮部製定了行動計劃、工作方式,規定了各團的出發時間、地點、路線。第一、二團由北平出發,經南苑、黃村到固安;第三團由平西沿平漢路南下,經盧溝橋、良鄉、琉璃河,再東折固安;第四團由天津北上,經北倉、楊村、安次、永清,向固安集中。全團在固安會合後,再分頭至保定集中。各團均有先遣隊打前站,了解情況。每到一處,各團要舉行講演,組織市民大會、抗日救國會等,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喚醒民眾,團結民眾。

待到南下擴大宣傳的準備工作就緒後,500多名愛國學生懷著抗日救亡的赤子之心,勇敢地踏上征途,這將是他們思想認識上的突破與轉折。

難忘的一課

1936年1月初,正是北平最冷的日子。學生們為了分散軍警的注意力,三三兩兩地來到城外,他們以散兵線的行軍方式,巧妙地避開了軍警的阻攔,按計劃分頭前進。

第一、二團於3日傍晚從西郊羅道莊平大農學院集合出發,經過黃村,於次日傍晚到了北寧線上的青雲店。隊員們忍饑挨凍,一天跑了100多裏(1裏=500米)路。有的腳上打起了血泡。5日晨,隊員們開始宣傳活動,召開了群眾大會。6日,經過安定村和火車站、河北頭,下午抵達禮賢鎮。7日,在禮賢鎮進行宣傳、講演,而後赴固安。

第三團於4日分別從各校出發到藍靛廠集中,經盧溝橋、長辛店、良鄉、琉璃河,6日中午到達涿州的馬頭鎮。宣傳團所到之處,都向群眾宣傳救亡道理,演唱救亡歌曲,貼標語、發傳單,召集群眾大會,幫助鄉鎮學校組織救亡團體。7日、8日,四個團分別到達固安。

學生們一離開學校,生活上就完全變了樣。在學校,他們吃的是大米白麵、葷素俱全,住的是溫暖明亮的樓房;而現在,簡直是走進了另一個世界。他們冒著嚴寒,在冰天雪地裏奔走,吃的是大餅鹹菜,睡的是冰冷的土炕,用的是刺骨的冷水。但是,艱苦的生活對那些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的愛國學生來說,算不了什麼,他們以頑強的毅力闖過了南下擴大宣傳的第一關――生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