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對於被殺之我國工人學生商人由英日政府賠償每人1萬萬元;
九、英日政府應向我國民及政府道歉;
十、各地罷工工人一旦複職,工資照舊。
最後,國民軍將領鹿鍾麟的代表鄧萃英到會發表演講。他說:
“鹿司令今天有事,不能親自到場,特派兄弟做代表,向大家說明意思。鹿司令的軍隊是誓死救國的。此次英日巡捕槍殺我們同胞,是中國的奇恥大辱。鹿司令的軍隊願服從大多數國民的公意,做外交的後盾。”
演講完畢,群眾紛紛拍掌稱讚,高呼:
“打倒英日帝國主義!”
“收回租界!”
在這次天安門前召開的國民大會上,到會的各印刷局及各商店的工人為最多。在主席台的東北還有旗一麵。上麵寫著“北京人力車夫愛國團”。旗下有四五十個衣服穿得襤褸的人力車夫。
當大隊遊行時,人力車夫們高呼:“快起來救國!”
北京大學等學校的職工、校警雖年過半百,但都冒雨參加遊行。
在這次大會上,還有北京郊區的不少農民參加。
從西郊來的農民300多人,隨著農學院的學生進城來到天安門。他們聚集在東北台下,其中有兩位代表登台演講。
後來,農民們也參加了遊行。當到前門附近時,忽然來了兩位中國人模樣的流氓,上前毆打兩位演說者。而在旁邊的警察竟不聞不問。農大學生趕來時,幾個流氓已逃去。學生們質問警察,為何不管,警察以不知事由為托詞,並表示道歉。人們紛紛猜測,這兩個人要麼是日本人所裝扮的,要麼是日本人指使中國人幹的。
大會結束後,由主席宣布遊行路線,20萬群眾開始走出天安門,開始進行遊行。
參加遊行的有馮玉祥國民軍的部隊,有警官學校的學生,有北京大學學生軍200人,還有其他各校童子軍學生軍等等。他們都身著戎裝,佩戴徽章,導以大鼓,並持喇叭,維持秩序。
整個遊行隊伍井井有條。遊行隊伍從天安門出發,出中華門,經棋盤街,出正陽門,經珠寶市、大柵欄、煤市街,轉西珠市口,當行至煤市街時,突然刮起了颶風,接著空中電閃雷鳴,傾盆大雨,從天而降。
天怒人怨,足可形容當時的景色。
由於大雨迅至,人們躲避不及,遊行群眾冒雨前進。當行到正陽門大街時,大雨中帶著冰雹,很快路絕行人,車馬匿跡,頃刻之間,水深沒脛。數萬群眾行進在泥淖中。遊行群眾仍高呼口號,聲震數十裏。
遊行隊伍經戶部街、東長安街、崇文門內街、西總布胡同,至外交部街。這時,雨漸漸小了,但街上的泥淖仍可沒脛。遊行隊伍最後達至執政府前。在遊行隊伍中,有不少女學生,甚至有十二三歲的小學生和聾啞學校的學生。在遊行過程中,當冰雹交加之時,一些學校的老教授也跟著隊伍中繼續遊行。
天安門沉浸在一片悲哀沉痛之中
為了紀念中國同胞在上海遭英日巡捕的屠殺,北京各界聯席會議追悼滬案被難同胞會的各執行委員召開了籌備會。會議決定:
一、25日下午一時遊行後,即在天安門舉行追悼大會;
二、注重精神,不征挽聯。由籌備會準備三丈六尺長的挽聯一副,懸掛在天安門的龍柱上。
三、樹兩丈四尺高的木製靈牌一個;
四、由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的孫德女生組織歌隊;
五、由馬良組織哭團,在靜默五分鍾後進行痛哭紀念;
六、推彭道真、陶環連任會計;
七、推於桂林、蔡行鍵任庶務;
八、除了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外,又公推十人為聯合總指揮;
九、請教職員聯合各校滬案後援會救國團本部會文書;
十、互相維持秩序,不妨及外人;
十一、農工商學各界各推代表一人,為發言代表。
1925年6月25日,是中國舊曆端午節,是華夏子孫紀念古人屈原投江的日子。這天上午,北京各界代表從早晨7時開始,在北京全市進行遊行。
遊行的路線是,從東長安街開始,過王府井大街,鐵獅子胡同,穿過執政府,過東四大街,再到東單大街,出崇文門,崇文門外大街,東珠市口,西珠市口,騾馬市大街,宣武門外大街,進宣武門,西單大街,西長安街,最後到天安門集合。
遊行隊伍所到之處,市民群眾紛紛圍在街上觀看,有的還和遊行隊伍一起呼喊口號。遊行隊伍的順序是,首先是遊行導引隊,其次是各界代表,再次是農界代表。接著的順序是工界、商界、學界、軍政警。最後是一般群眾。
遊行隊伍沿途呼喊著口號:
“國民救國!”
“收回租界!”
“取消不平等條約!”
“打倒英日帝國主義!”
“取消領事裁判權!”
“抵製英日貨物!”
下午1時,各界代表遊行完畢後,齊集在天安門。各團體代表和群眾在天安門前舉行了追悼大會。
大會由以下機構和人員負責組織工作。
一、接洽處由曾集熙、吳準負責;
二、谘詢處由馬境中、鍾少梅負責;
三、簽到處由程雪春、於桂林負責;
四、傳達處由各自行車隊負責;
五、新聞記者招待團由張一齊、蔡行鍵等組成。
同時,又推選熊希齡為主祭。
會場由劉清揚等擔任布置。
同時,在天安門前的華表旁,搭建了高台一座。
高台的兩旁,有竹席棚,北洋政府執政府警察廳警衛總司令的軍樂隊,就準備安置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