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天安門前爭國權!五四狂飆孕新生(22)(2 / 3)

天津各界聯合會及學生聯合會接到福州學聯的來電後,立刻在11月30日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召開國民大會,以抗議日本在福州的暴行。同時複電福州學聯,表示慰問和支援;並電北京政府,促其對福州事件向日本提出嚴正交涉。

12月20日,天津國民大會在南開操場舉行。即有各團體的代表和演講員輪流在五個講台上演講,詳述福州慘案經過,聽者無不義憤填膺。下午兩點正式宣布開會後,又有各團體相繼講演,並通過了致北京政府和複福州學聯的通電。會後,當場焚燒了自五四半年多以來因違約而被沒收的日貨。“在場焚燒日貨約有十餘車,內有肥皂盒、臉盆、手巾、東洋鍾等。”焚燒日貨後,開始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隊伍達數萬人,包括學生、工人、商界、報界、宗教界、教育界等170多個團體,其中有30多個學校的學生(包括小學生)和商會的80多個行業的公會,還有一部分碼頭搬運工人、人力車工人、油漆泥瓦工人等。遊行隊伍各舉旗幟,高呼口號,情緒之激昂和熱烈,為五四以來所僅有。各馬路商店,亦都休息半日,在門前備好茶點,歡迎並慰勞遊行隊伍。

天津國民大會曾散發一《宣言書》,其中寫道:“五四運動以來,吾津設各界聯合會為全國倡,諸君子慘淡經營,奔走盡瘁,半載有餘,而滬上全國各界聯合會始告成立。天下事,有誌竟成,精神所注,金石為開,此已足見吾國民程度之猛進非常矣。今則於全國各界聯合會成立之後,又值閩事發生,各省紛紛開國民大會,吾津人士,亦義憤填膺,起而為外交後盾,則國民自決之進步,固吾中華民國之大幸也。”宣言在提出“力爭閩案”、“嚴防直接交涉”、“抵製日貨”三項宗旨之後,號召說:“救閩也,救魯也,救國也,皆自救之計也。自救之效果,皆須由自救之宗旨而取得之。嗟呼!吾國有賣國賊盤踞於中,有日人窺伺於外,又有涼血動物出沒於社會,國亡無日,可為寒心。吾數千萬同胞,如其願亡國、亡身,自處於奴隸牛馬之列,則亦已矣!否則,則各發天良,各爭義憤,視閩事、魯事如己事,一致對外,而不容惡政府之通敵以誤國,庶幾吾黃帝神明之遺胄,或可綿延而勿絕也。死生存亡,視此一舉,惟請諸同胞,亟起而圖之。”

“福建慘案”消息傳到山東後,山東各界即在12月3日召開大會,表示對閩案聲援。接著山東學聯發出通知,號召各地學生來省於12月25日開聯合大會,並擬召開全省國民大會,以聲援福州學生,加強閩案交涉。但濟南反動當局竟於23日將學聯取消。學生要求恢複未準,遂於24日一律罷課,並擬遊行示威。反動當局命軍警包圍各校,阻止學生外出。學生奮不顧身,衝出重圍,被軍警毆傷多人。

濟南學生在要求恢複學聯的同時,又提出在新年放假期間聯合演唱新戲進行募捐的要求,但這項活動又遭反動軍警的破壞,學生被打傷多人。這一事件,引起各校教職員的極大憤怒,宣布自1月2日起停職罷教。最後,反動當局迫於形勢,不得不予肇事人員以處分,給學生損失以一定賠償。教師、學生遂於1月19日複課。不久,寒假已到,運動受到一定影響。

上海距離福建較近,消息也較靈通,聲援活動也進行得較早。11月23日,在西門外公共體育場,舉行了有3萬人參加的上海各界大會,並邀請了福建代表報告“福州慘案”經過。大會從下午2時開至6時,最後決議提出八項要求,要北京外交部迅即交涉、堅持,其電文如下:

“北京外交部鑒:福州日僑擊斃我國學生,並傷商民軍警,彼國政府反派軍艦前往。此間各界異常憤激,特於本日在公共體育場開大會,到者三萬餘人,公決應向日本政府要求八條”

(一)更換駐閩日領;

(二)由日本政府謝罪;

(三)慰恤死傷者;

(四)懲辦犯罪日人;

(五)保證此後日商不得攜帶武器;

(六)懲罰駐閩日領署警察長;

(七)撤銷日本領事裁判權;

“(八)限日本軍艦軍隊離閩。即乞尊重民意,迅即提出交涉,始終堅持,誓達目的,慎勿故示弱點以辱國招禍也。上海各界大會叩。漾(23日)。”

12月2日,上海學生會評議部還作出了如下的決議:

“(一)福建交涉實中國存亡之關鍵,喚醒國民,激勵民氣,決非一日之遊行演講足以藏事,故議決通告各分會,自本月三號起停課四日,全體出發演講,散發傳單,及要求各路商店填寫永不進日貨之誌願書。(二)各分會宜於停課期內,從速組織國民軍,其辦法宜仿照童子軍,編列號目隊數,設一總司令主持一切。”

除北京、天津、濟南、上海外,全國各省許多地區,如南京、鬆江、長沙、蘇州、杭州、開封、廣州、嘉興、南昌、如皋、武漢、九江、長辛店、南通、鎮江、昆明等地都展開了聲援閩案的活動。所以,這一運動的聲勢也是浩大的,成為五四愛國運動的殿軍一戰。12月17日,全國各界聯合會在致各地各團體的電文中,提出三項“自衛之方”:“一、以演說、遊行、傳單等促全國人之覺悟;二、積極抵製日貨,不供給日本米糧煤鐵及種種原料,以促日人之反省;三、趕辦學生軍、商團、民團,以厚人民實力。”聯合會號召各地“一致進行,以收眾誌成城之效”。從這個電文來看,經過五四愛國運動鍛煉的人民群眾,覺悟又有了很大提高,已提出“趕辦學生軍、商團、民團,以厚人民實力”的要求了。

聲援閩案的鬥爭後,愛國運動還在持續發展,如反對山東問題由中日直接交涉、聲援天津學生反對反動派鎮壓、逮捕學生等運動,也是很有聲勢的。但作為全國性的五四愛國運動來說,到1920年,已是尾聲了。

(摘自《五四運動史》)

毛澤東說:陳獨秀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

這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五四運動是由誰領導的呢?毛澤東曾對此作過生動的論述。他說:

(此時)雖然沒有共產黨領導,但其中總有領頭的人。在五四運動裏,起領導作用的是一些進步的知識分子。大學教授雖然不上街,但是他們在其中奔走呼號,做了許多事情。陳獨秀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

稱陳獨秀為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他是當之無愧的。他不僅為五四運動做了思想、輿論等方麵的準備,而且直接參與發動了5月4日的上街遊行示威。

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的噩耗傳來時,全國人民尤其是青年知識分子義憤填膺,怒火中燒。5月2日,北大學生2000餘名舉行集會抗議,3日,北京各界紛紛集會,討論山東問題的對策。5月1日,李大釗在北京《晨報》副刊上發表了《“五一節”May雜感》一文,鮮明地提出了“直接行動”的口號。5月3日,陳獨秀為《每周評論》寫了號召人民起來“直接解決”的評論,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