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張作霖在直、皖戰爭中所得到的好處遠不止這些,更重要的還在於,他不但首次取得了北京政府至少一半的控製權,並且利用這種權力進一步擴張了地盤。
一場“征蒙”鬧劇
在直皖戰爭中慘遭失敗之後,皖係勢力受到了致命性的打擊,從此失去了控製北京政府的能力。作為總統的徐世昌曾以為,推倒了皖係這個“太上政府”以後,他可以放開手腳“主政”了。他沒有想到,“前門拒虎,後門進狼”,皖係雖被打倒,直、奉兩係卻取而代之,成了北京政府的“太上皇”。得不到直、奉兩派軍閥的認可,徐世昌還是什麼事情也做不成。
戰爭一結束,這種情況就在如何處理善後的問題上反映出來。
7月19日,即停戰之後的第二天,靳雲鵬、薑桂題、傅良佐、張懷芝等受徐世昌委派,帶著善後處理的四項條件到天津,與直、奉兩方磋商。其主要內容是:
一、懲辦徐樹錚;
二、解散邊防軍;
三、解散安福係及罷免曾毓雋、李思浩、朱深三總長;
四、解散安福係控製的國會。這四項條件不但得到了徐世昌的讚同,也為段祺瑞所認可。當時,直係首領曹錕和奉係頭目張作霖都還未到天津,靳雲鵬等人自然得不到任何答複。但從直係的另一頭麵人物、時任直隸省長曹銳的反應來看,直係對這些條件並不滿意,認為條件太低。果然,幾天後,吳佩孚給北京步軍統領王懷慶發來一份電報,要求嚴厲處置皖係和段祺瑞。電文寫道:“段氏竊柄,視元首為傀儡者三次矣。以國家為一家之私產,引狼入室,喪盡國權,為擁戴元首計,為保衛國家計,均非將奸黨殲除不可。”電文還明確提出了六項條件:
即
一、解散邊防軍,取消邊防督辦官製;
二、解散西北軍,取消西北籌邊使官製;
三、安置段祺瑞於湯山,交國民公決;
四、徐樹錚、曾毓雋、朱深、李思浩、丁士源五人交法庭審辦;
五、國會停會;
六、追繳安福係首領王揖唐及安福係議員證書,永褫公權。吳佩孚請王懷慶將上述六項要求轉呈徐大總統核辦。對這六條,直係的曹錕、陳光遠、王占元等均表示讚同,後來即作為保定方麵向北京政府提出的處理善後問題的正式條件。
顯然,直係提出的六條,比徐世昌的四條要嚴厲得多,特別是將矛頭直指段祺瑞本人。
不過,這六條也隻是直係一方提出的,事先並未同奉係張作霖磋商。而不論是大總統徐世昌,還是直係曹錕、吳佩孚所提的條件,在未得到張作霖的認可之前,仍是不作數的。正因為如此,靳雲鵬在天津碰壁之後,立即親自趕到奉天,征詢張作霖的意見。靳雲鵬同張作霖也是兒女親家,私交甚厚。他到奉天後一方麵轉述了徐世昌的四條,另一方麵替自己的恩師段祺瑞說情,希望張作霖給段祺瑞留點麵子,不要使段祺瑞太難堪。
張作霖與段祺瑞的關係一向不算差。以前,張作霖多次獲得過段祺瑞的支持,對段頗懷感激之情,這一次張作霖助直反皖,主要出於對徐樹錚和安福係的痛恨,故他始終把矛頭對準徐樹錚,從內心講,張作霖也確實不願過分為難段祺瑞。此外,張作霖還有一層考慮,即對段祺瑞采取寬容態度,也有利於他爭取皖係殘餘勢力,增加今後同直係抗衡的資本。因此,他對靳雲鵬的意見甚表讚同,並決定出麵為段祺瑞轉圜。7月21日,張作霖看到段祺瑞於19日發出的自劾乞和電報後,立即給段祺瑞複了一電,對其進行安慰。張作霖在複電中說:“引責各節,不忍卒讀”,“吾公一世令名,壞於群小之手,言念及之,淚下如雨”。“作霖當躬率三軍,願為督辦掃除群小。至對於督辦,決不稍有侵犯。”7月23日,在聽了靳雲鵬的意見後,張作霖再一次致電段祺瑞說:“翼卿到奉,業已接洽。竊念此次興戎,譬如子弟相爭,無關長者,為父兄者盡可置之不問,任憑子弟自行設法了結。今日之事,無以異此。伏望我督辦切勿介懷,遇事仍襄助元首,維持大局,並救濟近畿一帶之生靈。作霖日內到津,即當約集曹使,聯絡各省,籌商善後一切事宜,以資收束。溽暑逼人,尤望免節憂勞,為國珍懾,無任盼禱。”
為了貫徹自己的意誌,張作霖果然如電文所說,偕靳雲鵬於7月25日駛抵天津,並電約曹錕到津,進行所謂的善後磋商。在此以前,直、奉兩軍已陸續開到北京,並將皖係軍隊全部解除武裝,分別接收了南、北苑營房,控製了京畿地區各要地。7月29日,張作霖同曹錕、靳雲鵬及其他反皖各省的代表,在天津曹家花園舉行會議,正式會商善後辦法。吳佩孚當時還在長辛店,沒有出席,但派了張紹曾為全權代表參加。這次會議經過一番爭論,除徐世昌已經實行的措施,如懲辦徐樹錚及安福係分子,解散安福係,免段祺瑞參戰督辦職等等,又決定了五項辦法:
即一、國會自行解散,用新選舉法或舊選舉法另行召集第三次國會;
二、內閣問題,由靳雲鵬重新出來組閣,並擬定閣員名單;
三、取消上海和平會議,另行組織統一會議;
四、裁兵問題,用靳雲鵬之裁兵減餉計劃,略加修正,即日實行;
五、財政問題,清除舊債,節減軍費,實行開源節流。這些辦法大多采納了張作霖的意見,特別是由靳雲鵬重新組閣一事,直係本來是反對的,但由於張作霖的堅持,不得不作出妥協。
會後,張作霖與曹錕相約,8月4日同時進京,以便進一步與大總統徐世昌麵商解決時局問題。這一天,北京車站搭起了歡迎牌樓,沿途街道也打掃一新,軍警林立,戒備森嚴。張作霖在北京車站下車後,以勝利者的姿態騎上了一匹高頭大馬入城,前麵由300名儀仗隊打著“東三省巡閱使”的大旗引路,兩邊由步伐整齊的機關槍隊和騎兵馬隊護衛,可謂威風八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