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7)(3 / 3)

由此可見,袁世凱生前,徐世昌無法取代,隻能屈居“輔佐”地位;袁世凱死後,則以其曆史形成的“元老”地位利用擅長操縱的手腕,伺機問鼎了。

黎元洪在袁世凱死後順利繼任總統。黎非北洋係,又無武力作後盾,以北洋派正統自居的段祺瑞,手握軍權,控製北京政府,視黎元洪為擺設。黎不甘任人擺布,“府院之爭”迭起。1916年徐世昌兩次出麵調停,尤其是11月間,由王士珍至輝縣邀請來京後,宣布不入政界,不受職掌,專任調解,以元老身份,“正色教誡、若師保然”。將府、院秘書長孫洪伊、徐樹錚同時免職,勸段祺瑞打消辭意。府院矛盾表麵緩和。徐欲再回錚縣,黎、段挽留再三,遂移居天津。徐世昌兩出調停總統、總理之間矛盾,雖然聲明無意權位,但確實增加了政治生活中的分量,調停成為積累聲望的手段。

1917年5月,“府院之爭”因“參戰”問題再次爆發。23日,黎元洪通電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職務,敦勸徐世昌出山。段則通電以更換總理命令,未經副署,一切後果概不負責。段派北洋軍人齊集天津,設立軍務總參謀處,並準備設立臨時政府,召集臨時議會,密電張勳聯合各省公推徐世昌為陸海軍大元帥。因張勳拒絕未果。而徐世昌向以沉穩見稱,也未敢輕於一試。以複辟清室為己任的“辮帥”張勳召集的四次徐州會議,徐均與聞其事。徐念念不忘食祿清室之恩,不絕還政清室之想,企圖通過複辟清室,攜北洋軍閥勢力,取得主持朝政的權位。日本支持段祺瑞,但反對複辟清室,使徐世昌更加謹慎。6月,張勳借調停黎、段衝突進京,途經天津會晤徐世昌,徐認為“今非其時”。張勳發動複辟後,清室委任徐為弼德院院長,又晉太傅,促其迅速來京,徐均推脫不就。複辟失敗後,全國紛紛通電要求嚴懲禍首張勳,取消優待清室條件,貶溥儀為平民,以正本清源。徐世昌斡旋於段祺瑞、馮國璋等之間,為清室洗刷,為張勳開脫,清室優待條件得以繼續保持。徐對清室竭盡傅保之責,也保全了本人清室遺臣的“名節”。

靠張勳驅走黎元洪,解散國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政治資本再次出任國務總理,同時由副總統馮國璋代行總統職權,黎段之爭讓位於馮、段之爭,直皖之爭。徐世昌以清客超脫於直、皖兩派之間,再一次處於調和者的有利地位,觀風望氣,捕捉機會。

馮、段上台後,即推翻舊約法,召集臨時議會,重訂國會組織法和選舉法,召集新國會,公開宣布:“一不要約法,二不要國會,三不要總統”,進一步加強軍事獨裁統治。孫中山高舉“護法”旗幟,於8月25日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9月1日,成立護法軍政府,形成了南北對峙局麵,護法烽火燃遍十數省。日、美帝國主義攜手支持段祺瑞推行“武力統一”政策,討伐西南。段祺瑞不甘心馮國璋擔任總統,馮也欲以直係實力取得北洋領袖地位,把北京政權完全控製在本派手中。對南方的“統一”中,交織著馮、段爭鬥。對川湘戰事失利後,段祺瑞於11月20日辭職,王士珍出任國務總理。日本帝國主義則表示,此後的對華方針仍認定“東海、合肥為政局之中心”。徐世昌居於兩派之間,舉足輕重,一身進退係全局。段祺瑞下台並不善罷幹休,他的“小扇子軍師”徐樹錚策劃“聯奉製直、倒王擁段”、準備迫退王士珍,讓徐抑節組閣以為過渡,最終擁段任總統,張作霖任副總統,自任內閣總理。徐非居於馮、段之下的角色,則段的出頭成為必然。徐世昌居於幕後,暗中偏向於皖段,把矛頭指向居於總統之任的直係首領馮;皖係各督軍一再聯電向馮施加壓力倒王,徐拒絕出麵調停。當王士珍稱病請假後,時奉軍入關頓紮軍糧城,日本公使出麵促段出山,徐世昌一錘定音,迫使馮國璋於1918年3月23日明令免王任段。

段祺瑞再次上台,但與馮國璋仍相爭不已。梁士詒請徐出麵作調停人,徐回答說:“往者府院明爭,吾能解,今則暗鬥,無從為役,奈何?”梁說:“舊事如此,寧忍其日益糜爛?”徐良久說:“惟改弦易轍耳!”遂於1918年4月18日出京再次退隱河南輝縣水竹村。

6月初,梁士詒等聯合名流,主張調和南北,推徐世昌出麵斡旋。徐翩然入京。馮、段交訌,兩敗俱傷,調停不成,必然形成徐世昌出山的局麵。9月4日,安福國會開會,安福係、研究係、交通係出席436人,徐世昌得425票。徐世昌久久覬覦的大總統地位,水到渠成,唾手而得。馮國璋、段祺瑞同時辭職。在選舉時,有一議員投了“漁翁”一票,暗譏馮、段鷸蚌之爭,徐世昌得漁翁之利。

徐世昌當選總統之後,以自己的題名照片分贈議員,藉資籠絡。各方賀電紛至,很多人登門促駕早日就職。當選次日,徐通電各省軍民長官,西南之岑春煊、伍廷芳及在野之趙爾巽、張謇等,以循例之辭讓,試觀風色。馮國璋於6日通電各省表示擁護,北洋直、皖、奉各係將領均響應擁戴。9月17日,徐通電允就總統。唱反調者,惟有北洋第三師師長吳佩孚通電勸先調停南北,改造國會議員後再選總統。西南的岑春煊、伍廷芳複電,反對徐任非法總統,雖然有些異議,擁戴者在北洋派中仍居多數。徐乃於10月10日宣誓就職。時人以徐隱居輝縣舊事,撰一聯諷誚之:“芒鞋布襪從此脫,三海原來水竹村。”

民脂民膏盡入總統私囊

徐世昌就職後,副總統虛懸,不願身邊有個跋扈專橫的軍人,時常放出空氣,屬意於南方之岑春煊。曹錕始終有意於這個席位,徐派秘書長吳芨孫勸說,副總統隻設一人,總統左右為難,曹隻好表示放棄。終徐之任,副總統迄未產生。徐就任後解除段祺瑞總理職務,大權獨攬,使責任內閣徒具形式。其內閣成員多為舊日僚屬,如素有淵源的舊交通係的周樹模、朱啟鈐、梁士詒、葉恭綽、周自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