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晨7時,黎元洪一行人到達北京。事先,袁世凱派文武大員二人赴保定府迎接。到北京時,總統府軍事處總、次長、侍衛武官、承宣官、全體國務員及各部每部八員部員到車站迎接;車站周圍200步以內派軍警守護,不準閑人入內;又派拱衛軍一營站隊迎候,極為隆重。黎先入總統府拜謁袁世凱。當時報紙描繪袁、黎相見時的情景說:黎“戎服佩劍,行最肅之軍禮,態度極為謙謹。大總統則殷勤特甚,仿佛極尊嚴之長輩見一極可敬之少年。南北兩傑久久未晤,今日一堂聚首,其握手之情狀,有人比諸明年巴拿馬河開通時大西洋水與太平洋水忽然翕合之奇觀,雖擬不於倫,其言卻有趣味。”其實此比並非“不倫”,它道出袁黎之聚首,給當時的社會超常的震驚,隱含著袁、黎原非一家,貌合神離以及對袁終能使黎“入甕”之嗟歎。第一次見麵除寒暄外,袁告黎以段督鄂之令已下達。黎唯唯。中午,袁大擺筵宴,招待黎元洪,由國務總理熊希齡和全體國務員作陪。宴罷,黎被導引至事先安排好的住所――南海瀛台,這是當年慈禧太後囚禁光緒皇帝的地方,為避嫌,更名為“小蓬萊”。黎享用每月3萬元薪俸,禮遇規格完全與孫中山當年在北京相同,不同的是,黎元洪完全失去了行動自由,成為袁世凱的政治俘虜。
黎元洪剛剛到京時,還希冀過一陣可以返回湖北,但很快就從各種跡象看出,袁世凱決無意讓他返鄂,相反,倒是極力散布各省不應用本省人任該省長官,而應用外省人的論調,以便加強中央集權。黎不能再不知趣,連忙上書袁世凱,主動提出辭去湖北都督兼職,19日,準免黎元洪湖北都督本官的大總統令即下。湖北民政長饒漢祥則早在隨同黎元洪赴京以前,已經袁世凱預作安排。自此以後,湖北省就掌握在北洋軍閥手裏。段祺瑞上任後,立即著手鏟除黎元洪在湖北的勢力,以實現北洋軍閥對湖北的全麵控製。1914年2月,段祺瑞卸職,由另一北洋大將、袁世凱的幹兒子段芝貴接替督鄂。首義誌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辛亥革命成果付諸東流,湖北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黎元洪到北京後,家眷亦於12月11日起程來京,均住在南海瀛台。瀛台位於新華門總統府內東北部,四麵環水,非舟楫不能通過,實在是軟禁政治傀儡的理想處所。無論袁世凱是出於保護還是出於防範,都使黎感到自己處境的危殆,整日憂形於色。而袁世凱對黎內行羈縻而外示懷柔,表現出一副極親密無間的態度。黎一搬進瀛台,即表“移居古鑒軒,蓋距離較近,便於麵談要政”。每日晚飯後7時左右,必約黎在園中散步,或在休息室暢談。且常命其幾個兒子到瀛台謁見黎氏夫婦,顯得彼此感情極洽。黎居方數日,袁世凱便托人說親,要與黎氏結秦晉之好,結果議定黎之次女紹芳許配給袁之九子克玖為妻,又規定給黎月俸1萬元,公費2萬元,合計月支3萬元。實則當時黎每日除散步、讀書、閱報、寫字外,無公可辦,這一筆俸金算是夠充裕的了。黎成了名副其實的寓公。袁世凱為了打消黎的戒心,也為監視其一言一行,經常派唐在禮到瀛台與黎聯係。據唐回憶說:“袁知道我和黎有一段淵源,就叫我去聯係黎,照顧黎,並且鄭重地叮囑我,如果黎有所要求,一般的要讓他十分滿意,不用請示,馬上給他辦到。所以黎那時推薦什麼人,安排個掛名差事,每月拿幾百塊錢,隻要黎開口,提示姓名,我如奉到袁的命令一樣,總是當天替黎辦到,除此之外,我還常到瀛台去見黎,亡妻沈友琴三天兩天常在黎家。我們夫婦倆都著意安慰他,把外麵的事講給他聽。同時我按照袁的命令,常常把袁對他絕無歹意的話說給他聽,千萬讓黎放心。黎表麵上似乎沒有擔憂的神情,但他內心難免有些不滿。這些情況,事後我都向袁彙報……有時黎要見幾個湖北的老朋友,我就一一給他找到,但事後也將情況彙報給袁……黎不大說什麼,送錢去,他總是如數照收。”
國民黨被解散,在黨議員資格被剝奪後,國會不足法定人數,不能開會,1913年11月15日參、眾兩院自行通告停會。26日,袁世凱下令召集政治會議,作為禦用的谘詢機關,實則欲以取代國會職權。黎元洪到京後,即利用黎讚助政治會議。12月12日,袁委任李經羲為該會議長,黎為得到政治會實情,保舉張國淦進政治會議。張為湖北人,南北議和時,是湖北省代表,議和完成後,曾在唐紹儀內閣任銓敘局長。袁不能不給黎這個麵子,故於14日發表張國淦為副議長,袁又欽派政治會議委員8人,其中包括袁的親信楊士琦、黎的親信饒漢祥,楊、饒是一袁一黎,隱約地暗示兩個實力派協力合流。15日,政治會議開幕,袁世凱曾偕黎元洪出席開幕式。22日,黎以“前兼領湖北都督”的名義,承旨領銜邀集各省都督、民政長聯名通電,倡議遣散議員,取消國會,即以政治會議代之。電文謂:“現代政治會議已經召集……請大總統飭下國務院谘詢各員以救國大計……現在國民黨議員,悉經解散,其餘穩健議員……應請大總統給資回籍,另候召集。”此外,呈文還談到增修約法問題,認為修改憲法“萬不可拘文牽義……曆考中外改革,初期以時勢造法律,不以法律強時勢”。言外之意是統治者可以根據“時勢”的需要改造憲法。1914年1月10日袁世凱為令政治會議討論國會問題而發出的長篇“布告”中,全文引錄黎領銜的通電並指出其兩大要點:“第一則修正憲法而以拘文牽義為戒;第二則請資遣議員而以扶持國本為宗旨。”這真是畫龍點睛之筆,概括了黎領銜通電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正是袁當時謀求解決的兩大課題。袁即於當天宣布解散國會,遣散議員,則黎氏領銜之通電即為解散國會之張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