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辮子大軍入京城!複辟夢斷天安門(24)(2 / 3)

因為張勳和馮國璋早在袁世凱就任民國大總統時,就在兗州、直隸之間有過倒袁密謀,後經袁世凱及時偵破並予以平息。但袁一直對於這兩位大爺不放心,千方百計挑起兩人之間的矛盾,以使其互相製約。對此,無論是張勳還是馮國璋,心裏都是敞亮的。據說有一次張勳到南京馮國璋府上喝酒。三杯兩盅下肚,臉熱耳紅之際,張勳突然從口袋裏掏出一張電報來,遞給馮國璋說:“大腦殼給我來了一封密電,叫我看著點你馮老弟呢!”馮國璋隻瞟了一眼,便把電報推給張勳說:“嘿嘿,大哥如有興趣,我也有一樣東西想給你欣賞欣賞呢!”於是,他離席一會兒就取來一件東西,張勳接過一看,竟是一份袁世凱發出的和他手裏那份內容一模一樣的電報,隻不過把他和馮國璋的名字掉換了一下位置罷了。於是,兩人相視一笑,從此,兩人處處注意避免衝突,致使袁世凱的挑撥把戲始終未能發生什麼效果。因此,這一回,袁世凱估計,這兩個盤踞長江下遊的家夥雙雙不肯列名效忠,準是又有什麼密謀勾結。

其實這回張勳和馮國璋倒真是並無什麼密謀勾結。事實上,他們在對於袁世凱稱帝的問題上,雖然表麵上看起來態度是一致的,實質上卻是各有各的一套思路。馮國璋反對袁世凱當皇帝,是因為他已預料袁的帝製運動必然失敗。而袁失敗之日,則是他本人趁機崛起繼任大總統之時。因此,他決心保持“清白”,冷眼靜待袁王朝的傾覆和自身機遇的到來。而張勳反對袁世凱當皇帝,則是因為他要擁戴清朝的舊皇帝。

按照張勳的觀點,袁世凱出任民國大總統已屬大逆不道。但那時,由於袁世凱還搞了個《清室優待條件》,繼續保持了清室小朝廷的存在和禮遇,可以看成是為異日之恢複留下了根基。因而,張勳總算還能勉強接受。而現在,袁世凱竟然把清朝社稷整個兒摧毀,自己爬上了金鑾寶殿去稱孤道寡,這就更是徹頭徹尾的篡逆行徑了。恢複清朝江山,是張勳政治生活中的惟一目標和最高追求,是他精神世界裏的“活的靈魂”。袁世凱要當皇帝,就是在政治上要了他的命。自然,這是他無論如何不能答應的。但是,袁世凱畢竟於他私恩頗厚,而且目前畢竟還是一位統馭海內的大奸大雄,說不定他什麼時候真要鐵下心來拿捏你,你還不好對付。因此,張勳盡管在內心裏十分反對袁世凱當皇帝,但在實際行動上卻不敢輕舉妄動,惟一的辦法隻有沉默。他於1915年8月正式獲悉楊度、孫毓筠等人在北京成立“籌安會”,為廢除共和恢複帝製大造輿論,袁世凱稱帝活動自此完全公開化。到9月初,段芝貴派人送到擁戴袁世凱登基的電報稿,請他簽名。他以“不了解大總統本人意見如何”為由,把段的使者空手打發了回去。但是,他這種裝聾扮啞的把戲並不能騙倒任何人。不僅袁世凱心裏明白他的沉默意味著什麼,而且連外國輿論也時常報道他主張清朝複辟,反對袁世凱改朝換代。報道得最多的是日本報紙。他們甚至謠傳張勳在1914年10月進京向袁世凱述職時,就曾趁機入宮向小皇帝溥儀保證“遲早要殺了袁世凱,擁護聖上重馭海內”。

張勳的沉默已使得袁世凱大為不安,加上外國新聞界一渲染,更不能不使他對這位辮子將軍格外警惕。但他又不想激化矛盾。想來想去,還是隻有設法迫使他作個擁護帝製的表態,以維護北洋集團的表麵統一。於是,他派皇室人員蔭昌拿著那些登載著張勳反袁消息的外國報紙趕到徐州,對張勳說:“現在全國上下擁護袁大總統登極的運動正搞得轟轟烈烈,惟獨你老哥默不作聲,莫非這些外國報紙上寫的都是真的?”

張勳一聽便知道這是袁世凱對他爭取和威脅並用的手法。蔭昌是皇族,袁世凱特意派他來找張勳就是要表明現在連皇族成員都讚成改朝換代了,你張勳還堅持什麼?這是對他的開導和爭取,同時由蔭昌嚴肅地指出他在外國人宣傳他反袁的問題上保持沉默,就有被袁世凱理解為他向世界輿論默認自己真的反袁的危險。而袁世凱現在並非完全沒有能力斷然對他采取嚴厲的製裁措施。因此,如果他在這種情況下仍然默不作聲,那就有點兒太不給袁世凱麵子了,那麼,袁世凱將進一步對他采取什麼處置措施,也就真的難說了。於是,他對蔭昌說:“外間謠言豈可信它?請轉告大總統,我張勳絕非忘恩負義之人。”隨後,他便不得不公開發表了一篇“辟謠”電,其中說:“仆隨侍我大總統二十餘年,迭受恩培,久同甘苦,分雖仆屬,誼等家人。自古謂人生得一知己,可以無憾。仆曆溯生平,惟我大總統知我最深,遇我最厚,信我亦最篤。仆亦一心歸仰,委命輸誠。”

這份電報雖然高度強調了他對袁世凱的“知遇之恩”的感戴,算是對外國人報道他要殺袁世凱的謠言的一個回擊。但它對袁世凱稱帝問題卻故意回避,不置一言。他避重就輕地回報了袁世凱一個禮貌的微笑,而在原則問題上卻仍然堅持寸步未讓。他以為這樣打個馬虎眼就可以混過去。但袁世凱卻不肯輕易放過他。未過半個月,田中玉又奉命來勸他明確表態。田中玉曾於兩年前在袁世凱麵前告過張勳謀反的黑狀,曆來被張勳視為小人之輩,他見到田中玉就嗤之以鼻。在一般情況下,田中玉也不敢來見他,但這回負有“欽命”,他不得不勉強來當一回說客。他厚著臉皮在張勳麵前“大哥”長、“大哥”短地嘻笑討好,總算纏得張勳跟他搭上了幾句話,然後匆匆北返交差了事。

田中玉雖然人微言輕,但他轉達的卻是袁世凱的意思,張勳也不能完全無動於衷。因而,田中玉一走,他又不得不發表一篇通電說:“中國數千年曆史,向無民主共和字樣。辛亥革命,驟改共和,勳期期以為不可。惟仰體我大總統因時製宜,息事寧人之至意,亦不得不勉為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