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辮子大軍入京城!複辟夢斷天安門(24)(1 / 3)

津浦鐵路是清政府向英德兩國借款興修的,總投資980萬英鎊,約合白銀6000餘萬兩,聘請英、德兩國工程師為技術指導,於1911年全線通車。這是當時中國與京漢鐵路並行,且同等重要的一條南北交通大動脈。張勳以20%的大股東身份,為他的侄子謀得了這個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意義的特大型企業的總辦職位。然而,這位少爺卻不僅比張勳還更不懂得經濟,而且為人寬厚仁和,性情清高、淡泊,大有一派不求功利、飄然若仙的高士風度。他來到津浦鐵路總辦位上,除了用英語、德語輪流給幾位英、德工程師傳授中國茶道之外,竟然百事不理。下麵那些業務經理人員便趁機勾結另外一些精明的股東,在他麵前弄虛作假,弄得他這個最大的股東幾乎年年無利可得。而這位大總辦竟隻是哈哈一笑了之,並不深究其故。由於他的這派仁厚風度,他兼任經理的九江久興紗廠開業後,也連連告虧,經營5年後,終至資不抵債,被別的廠家兼並而去。最後,這位在張勳死前即已落職的大“企業家”終於在1949年中國解放前夕餓死於奉新老家。而餓死前,他還擁有一幢2000餘平方米的高宅大院。他就死在這所歸他所有的大院裏。人家問他為什麼不賣了房子換飯吃,他說:“祖宗家業,豈敢擅賣?”他完全是手裏端著金飯碗餓死的。

張勳任用這樣的角色去當“經濟管理幹部”,自然無法指望他所投資興辦的企業給他帶來什麼巨額利潤。由於同樣的原因,他的另兩位賢侄坐鎮的山東汶口煤礦和濟南麵粉公司等工礦企業,都相繼虧損;北京的兩家銀行也經營慘淡。倒是沈陽、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商店,由於選派的二當家經營較得法,每年上交利潤還頗為可觀。如他投資的天津醫藥商行,幾乎壟斷了整個天津醫藥業。而這一係列比較成功的商業投資,卻完全是靠他的當提籃小賣出身的“誥命一品夫人”曹琴在天津坐鎮指揮的。這恰恰說明張勳的經濟頭腦,還遠不如他的那位久已失寵的黃臉婆。

慢慢地,張勳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全部經濟學知識,不過是懂得有錢就可以興辦經濟實體更多的賺錢而已。而等到他所投資的多數經濟實體最終一個個虧損、倒閉之際,他才懂得了投資辦企業既能賺錢也可能虧本。不過,等他完全明白後邊這半截的道理的時候,他已經有將近2000萬元的投資無法收回。好在那些錢不是他自己的血汗換來的,取之容易,失之也就不至於多麼痛心了。可惜的是他老了。這2000萬元的“學費”卻並未買到一張經濟學畢業文憑,寫在曆史上的張勳,仍然是一個對經濟一竅不通的武人。而且,時間過久了,連他曾經大膽辦過的一係列經濟實體這回事,都已被埋沒得無人知曉。

如果張勳地下有知,他肯定為曆史學家這種疏忽或觀念上的偏頗感到遺憾。因為多數的近代史學家,無疑都會認為像張勳這樣一名醉心於維護封建舊秩序的魯莽武夫,他怎麼可能有興趣去光顧一番近代資本主義經濟市場?然而,盡管張勳確實至死也並未真懂經濟,但他想以官僚身份兼當資本家的念頭卻確曾有過。否則,他為什麼要把那麼多的資金連同他的三位愛侄一齊投入到市場上去?特別是他的三位愛侄,他本來完全可以讓他們去當官,可他卻偏偏把他們趕進了經濟角鬥場,致使他們一個個摔得鼻青臉腫。可見,人之複雜,曆史書上是遠不可能把他描繪盡致的。

忠清不擁袁皇帝,圖複清顛倒主張

就在張勳於徐州金屋儲嬌,極盡老來之風流,鼓搗經濟,做盡富甲天下之美夢,安安穩穩樂享太平福的時候,北洋魁首袁世凱也在北京做開了他的皇帝夢。

袁世凱想當皇帝,不能不取得各地方軍閥的同意。而地方軍閥多係他的親信或被他收買者。於是,他在經過一係列的鋪墊準備之後,於1915年8月開始授意各省將軍給他發擁戴電。第一個響應的是湖南將軍湯薌銘。他的電報發於8月25日,其中說:“伏望我大總統俯從民意,速定一尊,申數千年天澤定分之大義,慰億萬蒼生一心一德之歸誠。”這種強奸民意的濫調,是袁世凱最喜歡用最樂意聽的。湯薌銘可謂盡解袁氏之心矣。

第二個響應的卻出人意料,是東北的張作霖。張作霖這時還僅是一名中將師長,本來輪不到他來多嘴多舌。但這位紅胡子出身的莽大爺因日前赴北京覲見大總統時,受到了袁世凱的特別籠絡,因而感恩戴德,極欲表現一番忠誠,加上他想趁此機會拉緊與袁世凱的關係,以圖袁把東三省地盤恩賜給他作為酬勞。他在電報中說:“東三省人民渴望甚殷。關以外有異議者,惟作霖一身當之。內省若有反對者,作霖願率所部以平內亂,雖刀斧加身,亦不稍怯。”語中已清楚地透露出他儼然以東三省人民的代表自居的勃勃野心。

第三個勸進的是將軍銜直隸巡按使朱家寶。最後,也是表現最積極的,是袁世凱的幹兒子奉天將軍段芝貴。他不僅自己要勸進,而且一口氣聯絡了整整20個省區的軍事長官,共同致電總統,“敬請速正大位”。在這份勸進電中署名的是:廣東廣武上將軍龍濟光、湖北代理彰武上將軍王占元、陝西鹹武將軍陸建章、河南德武將軍趙倜、山西同武將軍閻錫山、雲南開武將軍唐繼堯、浙江興武將軍朱瑞、湖南靖武將軍湯薌銘(再次勸進)、江西昌武將軍李純、安徽安武將軍倪嗣衝、山東泰武將軍靳雲鵬、四川成武將軍陳宦、吉林鎮安左將軍孟恩遠、黑龍江鎮安右將軍朱慶瀾、將軍銜甘肅巡按使張廣建、察哈爾都統何宗蓮、綏遠都統潘榘楹、貴州護軍使劉顯世、福建護軍使李厚基,以及奉天鎮安上將軍段芝貴本人。

這份電報的署名人,已經囊括了除西藏、廣西、江蘇之外的當時所有各省的軍事長官。可以說已經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最普遍的意願”。但美中不足的是,還有那麼幾個省區沒有列名。而西藏、廣西不列名不要緊,最關緊要的是定武上將軍長江巡閱使張勳和江蘇宣武上將軍馮國璋竟然也未列名。這問題可就非比尋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