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辮子大軍入京城!複辟夢斷天安門(23)(3 / 3)

現在既有了“阿嬌”,又有了“金屋”,接下來就是慶祝花甲大壽了。張勳生於公元1854年12月25日,按說60歲生日當在1914年12月25日。但張勳卻把生日慶典推到了1915年3月。這是因為他特意要等華廈落成,以便在豪華的新宅裏接待賓客。

壽慶電訊一發出,上自清廢帝溥儀和民國大總統袁世凱,下至全國各省督軍、省長,以及徐屬各州縣官和各地親屬等,或派代表,或親自登門,一齊前來祝賀。高官大吏一時齊集徐州,弄得整個徐州城車馬塞途,冠蓋如雲;匾額、壽聯滿堂疊掛,珍稀古玩、金銀財寶堆積如土,一連半個多月盛筵不斷,戲劇電影(當時已有無聲電影)通霄達旦。火樹銀花徹夜不滅,排場之大,為徐州史無前例,足令徐州百姓大開了眼界。

張勳的家財積累起始於他在將近知天命之年擔任皇宮禁衛之際。此後,他的收入隨著職位的變更有增有減,但大體保持在每年10萬銀元左右。十幾年下來,他的富有已不亞於一位美國總統。當時的美國總統年薪為7.5萬美元,約相當於15萬中國銀元,但美國總統有任期限製,不能總當下去,而張勳的提督、總督卻可以長期連任。而且計算張勳的財產,不能簡單地以他的表麵收入來衡量。有資料表明他僅在江蘇都督寶座上坐了半年,就撈了數百萬銀元。一方麵,辮子軍搶劫南京時,各級軍官孝敬的贓款贓物已不計其數,有人看到這年底辮子軍移往徐州時,光張勳的文物寶玩就裝了好幾個車皮;另一方麵,作為一名有槍杆子又有地盤的地方軍閥,特別是當他感到寶座坐不長久之後,他便肆無忌憚地截留地方稅收和掠奪性地侵占公款公物。他這種利用職權巧取豪奪和強打強拿的手法,是當時那種世道裏斂聚個人財富的最佳途徑。這些情況,袁世凱心裏也是明白的,但他袁大頭本人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因此,眼見得全國官場從上到下貪汙風行,北洋統治者們作為最大的得益者誰還會有什麼禁忌呢?

張勳原已在天津鬆樹裏英租界和北京南河沿各有一所大公館。尤其是天津公館,占地50多畝,花園洋樓遊泳池,集近代中、西豪華生活設施之大成,是當時天津首屈一指的私人任宅。然而,他在入主江蘇之後,又在天津德租界購置了一所大花園。隨後又在天津郊外購買了五百多畝馬草場。移駐徐州之後,他在北京私邸前掛起定武軍駐京辦事處的招牌,實際上還是他的私產,隻不過便於名正言順地用公費開支來維護他的這片房產而已。此外,他在江西奉新老家的田地和山林也各增至2500多畝。他還請人設計了一套中國古典式園林建築圖,打算叫他的堂弟張芝珊在老家為他修建一所100餘畝大小的私人花園。後因在土地規劃上發生糾紛,張勳不願得罪鄉親而隻好作罷。

現在,除了這些基本房地產之外,張勳還有高達數千萬元的存銀,放在外國銀行裏雖然可以生息,但畢竟給洋鬼子利用去作了發財的資本。這時連張勳也模模糊糊地知道一點資本流動可以產生新的巨額財富的奧秘。那麼,怎樣利用這一筆巨銀,讓它成倍翻番地生崽生孫呢?張勳忽然想起了投資辦實業。他記起自己當年在張之洞的漢陽鐵廠基建工地上出洋相的往事,心想,媽那個巴子,不是說老子不懂經濟嗎?這回老子可算見識多啦,老子有的是錢,何不也來辦它一批實業,搞它個漫天見彩,以一洗往昔不懂經濟的恥辱,豈不妙哉?

他首先投資白銀5萬兩,利用從南京搶來的一套200千瓦火力發電機,興辦了徐州耀華電燈公司,隨後投資開發了山東大汶口華寶煤礦,接著創辦了濟南麵粉公司和九江久興紗廠(現江西九江國棉二廠的前身)。不久,又買下了北京商業銀行和大陸銀行各10%的股份,以及津浦鐵路20%的股份;又投資白銀250萬兩,參股修建江西境內的南潯(南昌到九江)鐵路。約占該路總投資的7%。此外,他還在天津、沈陽、南京、上海、南昌等城市購買了大批商場店麵,開展商業經營。

總之,他的投資遍及工、商、金融各業,總計約達近3000萬元。他又成了北洋軍閥集團中第一個興致勃勃地投資經營近代工商金融業的舊式武人。但他自己顯然不可能親自參與企業的經營業務活動。於是,他把這些獨資或合股企業交給他的三名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的堂侄去進行經營管理。他以為投資辦企業搞經濟,無非是以錢換錢,隻要資本投進去,再派他幾個人去守著它運轉,還怕不成倍翻番他把錢賺回來?

然而,事實證明,在對經濟活動規律的認識上,他比當年在漢陽鐵廠,並沒有多大的進步,他不知道經濟乃是一門學問,比起行軍打仗來還更奧妙無窮,而投資辦企業的賺錢辦法,比起武裝搶劫和倚權強取來,又不知要麻煩多少倍,沒有精明的經營頭腦和運籌能力,就不僅賺不到錢,而且連老本都得賠掉,而他派去“守錢生崽”的這三位賢侄,就偏偏沒有一個從事過工商經營活動。以學曆最高的二賢侄張肇通為例,這位少爺畢業於保定軍校,並被送到比利時留學三年,懂英、德、法三國語言。回國後,張勳給他弄了個少將旅長的空頭職銜。即又叫他棄武經商,讓他去擔任投資最高的津浦鐵路總辦,並兼九江久興紗廠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