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辮子大軍入京城!複辟夢斷天安門(19)(3 / 3)

11月5日,江蘇巡撫程德全在蘇州宣布獨立並自任為江蘇都督之後,南京城裏一片嘩然。人們公開倡言革命,連總督張人駿也有點沉不住氣了。他和鐵良把城內四品以上文武大員一齊召到總督衙門商議對策。眾文武大員竟差不多都希望脫離清廷宣布獨立,以免戰火燒身,危及自身利益。惟有張勳卻突然“謔”的一聲挺立起來,“唰”地從腰間拔出手槍往會議桌上重重一拍,說:“媽那個巴子,你們在坐諸位全都反了,我張某也要誓死為朝廷血戰到底。今日你們以清朝官員的身份坐在這兒開會,我張某還把你們當自家兄弟看待。明日,如果誰舉起了白旗,老子就把他當賊看待。屆時,休怪張某無情!”

眾文武大員一個個嚇得麵如死灰,噤口無聲。散會後,不等第二天天明,除總督張人駿和將軍鐵良之外,全城大小文職官僚全都乘夜棄官遁逃。

這時,有一個重要的革命黨人叫蘇良斌的,在城內新、舊軍隊中積極活動。他已暗中溝通了總督張人駿的衛隊營和部分巡防營,並已說服新軍第九鎮統製徐紹禎,準備起義,消滅張勳及其江防軍,占領南京。但張勳和張人駿很快窺測出新軍有嘩變跡象,突然命令第九鎮駐城部隊全部調往南京城外40餘裏的秣陵關駐紮。這樣,整個南京城便全部落入張勳控製之中。但此時,新軍起義的具體計劃還未暴露。因此,同盟會會員蘇良斌繼續與徐紹禎聯係,重新製定了起義計劃,約定於11月9日(農曆九月十九日),由徐率新軍攻城,蘇指揮督署衛隊營和巡防營在城內策應,以裏應外合,一舉聚殲張勳江防軍。

但張勳事先又得到暗探密報,完全掌握了起義軍的行動計劃。就在起義軍行動前數小時內,暗把駐浦口的5營江防軍盡數調入城內,派管帶殷恭先率所部增援駐守雨花台的張文生部;管帶周幹臣、李輔庭防營加強對總督衙門、彈藥庫、軍械局、造幣廠等重要目標的防衛;管帶李紹臣、陳德修兩營機動待命應援各處。待張勳部署完畢,已是當夜7點鍾光景,徐紹禎正好率新軍一個混成協分三路抵達雨花台,準備偷襲張文生所部防軍。

駐守雨花台的江防軍統領張文生是江蘇徐州人,為人精警機敏,是一名久經沙場、勇猛善戰的淮軍宿將。張勳把他和萬繩木式一武一文當作左右手。他對新軍的動作已了如指掌,卻佯為不知,嚴令所部靜待新軍偷至陣前,再突然發作,以機槍當麵猛掃,一時彈密如雨。新軍起初見江防軍毫無動靜,以為必定入了夢鄉,便一個個放膽袒露身體直往上衝,沒想到突遭截擊,當即紛紛中彈撲地。後隊急忙掉頭回撤,江防軍的步槍卻一排排直追著後背打。拂曉時分,新軍敗退至曹家橋,檢點人馬,三千多人已死傷過半。而江防軍管帶陳德修所部機動隊又繞道出朝陽門,突然殺出。徐紹禎來不及組織抵抗,又被殺傷數百人,隻得退回秣陵關,整頓殘部一直奔逃到鎮江。

就在雨花台槍聲驟起之際,革命黨人蘇良斌以為徐紹禎進攻必定得手,也率領督署衛隊營和部分巡防營共四百餘人在城內急起響應。但他們早已落在張勳的嚴密控製之中,剛一露頭,便被江防營迎頭痛擊,當場死傷二三百人,屍橫街巷,血流遍地,餘眾潰散,潛入民宅。張勳命令江防營挨家挨戶搜查,凡見形跡可疑者即“哢嚓”一刀,砍下腦袋,懸掛於大行宮、花牌樓一帶的電線杆上。不少良民百姓慘遭池魚之殃,腦袋莫名其妙地搬了家,還不知哪兒來的事。

張勳順利撲滅南京內亂,使總督張人駿和將軍鐵良大受鼓舞,他們當麵誇獎張勳英勇神武,江防軍足以為江南砥柱。捷報當即發往朝廷,一麵為張勳報功,一麵參奏將全城司道府縣各級逃跑官吏盡行革職,並按照張勳的意圖另行保薦了大批人選接替。張勳一時心血來潮,竟在保薦的縣官名單中,一口氣填入了他的業已死去的老主人許振?的五個孫子的名字,以報答其昔日引薦之恩。這些人當時都遠在其故鄉江西奉新縣和南昌。而江西已經入了革命黨的勢力範圍。這些人根本無法前往赴任。然而,張勳卻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概照任不誤。11月20日,朝旨電達,除批準保奏名單外,還補授張勳為江蘇巡撫。張勳終於臨危受命,如願以償地當上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但實際上,不僅他的所謂巡撫之職隻是一個空銜,而且連他保薦的那批故人子弟,也是直到後來他再次打進南京,正式當上了“民國”的江蘇都督之後,才到達任所履職。他在清朝下達的委任狀,到民國年代還能發生效力,這也是中國曆史上空前未有過的奇跡。

然而,形勢並未讓張勳等人高興多久。徐紹禎率新軍第九鎮殘部退到鎮江之後,得到上海同盟會方麵的支持,即行組建成江浙聯軍,徐被推舉為總司令,串領浙軍統領朱瑞、蘇軍統領劉之潔、上海光複軍統領黎天才、滬軍敢死隊司令洪承點,以及由他交給同盟會員柏文蔚接統的第十七、十八兩協新軍一齊向南京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