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皰瘡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感染所致的化膿性皮膚病,俗稱“黃水皰”。本病傳染性極強,多侵犯兒童。初起皮膚上出現紅斑。很快變為表淺的水皰,再逐漸變為膿皰,破後有黃色分泌物滲出。其病因病機為心脾濕熱、蘊蒸皮膚又外感風邪;或肺胃蘊熱、外受溫毒,蘊蒸肌表所致;或素體血虛又受風濕之邪所致。

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蛇床子、苦參各30克,蒼術、黃柏、川椒各15克,輕粉0.5克。

“用法”將上藥研為細末,加清水適量,煎沸數分鍾,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熏洗患處。每日早、午、晚各1次,每次熏洗10分鍾左右。

“功能”清熱燥濕、祛風止癢。

“主治”適用於膿皰瘡。

“提示”應及時治療、防止傳染。

療方2

“成分”川黃柏、地膚子、苦參、川椒、薄荷葉、大楓子、蛇床子、千裏光各等量。

“用法”將上藥加清水煎沸,後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熏洗患處。每日1~3次。

“功能”清熱燥濕、祛風止癢。

“主治”適用於浸淫瘡、疥癬、癢性皮炎。

療方3

“成分”硫黃250克,生石灰100克。

“用法”將上藥研為細末,加入清水2000毫升,以文火煎煮2小時,如水不足可再加之,最後煎至1000毫升,靜置,取上清液洗患處。每日1~3次,每次熏洗10分鍾左右。

“功能”解毒燥濕。適用於膿皰瘡。

“主治”常見的症狀為:多發於小兒麵部及四肢,為膿瘡或膿痂,也會全身感染。

療方4

“成分”雄黃、防風各15克,荊芥、苦參各9克。

“用法”將上藥加清水2000毫升煎煮,後過濾去渣,待藥溫適度,洗患處。每日2~3次。

“功能”清熱除濕、祛風止癢。

“主治”適用於膿皰瘡初起。常見的症狀為麵部或軀幹起膿皰,很快破潰流出黃膿汁,瘙癢明顯,遍身傳染。

療方5

“成分”甘草、薏米各12克,苦參15克。

“用法”將藥加清水2000毫升,水開後,繼續煎煮剩1500毫升,後過濾去渣,倒入盆中,溫度適宜後衝洗患處,每日3~4次,每次30分鍾。

“功能”清熱除濕、解毒斂瘡。

“主治”適用於膿皰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