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多發於嬰幼兒,夏秋季較多。一般蕁麻疹可分為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血管神經性蕁麻疹、丘疹狀蕁麻疹。皮疹為扁平的隆起,色紅或邊緣紅暈而隆起處為淺黃色,往往數小時內皮疹完全消失,不久又有新的皮疹出現。發病時皮膚瘙癢,越搔皮疹越起。病人一般無全身症狀,但少數也可有發熱、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其病因病機與跳蚤、蚊蟲等叮咬過敏有關。有些患者可能與環境因素、腸道寄生蟲以及食物過敏有關。
(一)全身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地膚子25克,白芷、荊芥、百部、防風、川椒、赤芍、透骨草各20克,艾葉15克,獨活10克。
“用法”將上藥加清水2000毫升,浸泡30分鍾,用文火煎沸5~10分鍾。後過濾去渣(分2次用)取汁,倒入幹淨盆內,趁熱外洗全身。每日1劑,早、晚各洗擦1次。
“功能”祛風止癢。
“主治”蕁麻疹。
療方2
“成分”土茯苓、苦參各30克,蛇床子、食鹽各20克,白鮮皮15克,明礬、荊芥各12克,花椒6克。
“用法”將上藥加清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過濾去渣後將藥液倒入盆內,加溫水適量,入盆浸浴,用毛巾擦洗,至藥液漸涼為度。每日1次,每次30~40分鍾,每劑藥可煎用2~3次。
“功能”祛風止癢。
“主治”蕁麻疹。
“提示”消除過敏因素,瘙癢時不能抓撓。
(二)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蛇床子、大楓子、地膚子、川黃柏各等量。
“用法”將上藥加入適量茶水渣和淘米水,煎沸後過濾去渣取汁,將藥液倒入幹淨盆內,趁熱先熏後洗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10日為1療程。
“功能”清熱燥濕、祛風止癢。
“主治”適用於蕁麻疹、濕疹、嬰兒濕疹、過敏性皮炎、夏季皮炎、濕腳氣等症。
療方2
“成分”蛇床子、明礬、百部、花椒、苦參各9~15克。
“用法”將上藥加入清水適量,煎沸5~10分鍾,後過濾去渣取汁,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後洗患處,或再坐浴(治外陰瘙癢症)。
“功能”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主治”適用於蕁麻疹、痤瘡、銀屑病、濕疹、漆瘡、老年性皮膚瘙癢症、帶狀皰疹、蟲咬皮炎、女陰瘙癢等皮膚病。
療方3
“成分”荊芥30克,防風、大青葉、蚤休、苦參各15克。
“用法”將上藥加清水適量煎沸,後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熏洗患處。每日1~2次,每次熏洗15~30分鍾。
“功能”解毒燥濕、祛風止癢。
“主治”蕁麻疹。
療方4
“成分”夜交藤200克,蒼耳子、白蒺藜各100克,白鮮皮、蛇床子各50克,蟬蛻20克。
“用法”將上藥加入清水5000毫升,煎沸20分鍾,後過濾去渣取汁。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熏蒸,待藥液適度用毛巾浸藥液洗患處。藥液下次用時需再加熱。每劑可用3~5次,每次30~40分鍾。一般熏洗2小時全身疹塊即消失,效果顯著。
“功能”祛風、通絡、止癢。
“主治”蕁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