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癬俗稱“腳氣”,是由於真菌侵犯足部表皮所引起的一種極為常見的淺部皮膚病。好發於兩側足底及趾間。初生形如豆粒,黃瘡悶脹,連生數瘡,四周無紅暈,數天後小瘡吸收而隱浸,迭起白皮或有紅暈的膿疤,有灼熱感,瘙癢,疼痛。依表現不同分為汗疤型、趾間型及鱗屑型三型。真菌培養及直接鏡檢呈陽性。病因病機係由久居濕地、水濕浸漬,或傳染毒氣,致脾胃二經濕熱下注所致。采用足部藥浴療法效果較好。
足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苦參、蒲公英、敗醬草各15克,百部、黃柏、黃芩各12克,明礬、川椒、地膚子、防風各10克,丁香6克。
“用法”將上藥加清水適量煎沸,後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盆內浸泡患足。每日1劑,每日3~4次,每次10~15分鍾。10日為1療程。
“功能”清熱燥濕、解毒殺蟲、祛風止癢。
“主治”適用於足癬合並細菌感染。
療方2
“成分”蒼耳子(搗碎)60克,明礬、苦參、蛇床子、黃柏各30克,露蜂房15克。
“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煎沸,後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盆內,待藥溫適度時浸洗患處。每日1次,每次30分鍾,3日為1個療程,隔4日再繼續洗之。
“功能”清熱燥濕、解毒殺蟲、祛風止癢。
“主治”足癬。
療方3
“成分”地膚子、蛇床子、苦參、白鮮皮、川黃柏各20克。
“用法”將上藥加清水適量煎沸,後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盆內,待藥溫適度時浸泡患足。每日1劑,每日浸泡2次,每次30分鍾。
“功能”清熱燥濕、祛風止癢。
“主治”足癬。
療方4
“成分”苦參50克,明礬30克,蛇床子、生百部、川椒、土槿皮、白鮮皮各25克。
“用法”將上藥加清水1500~2500毫升,浸泡1小時左右,文火水開後,繼續煎煮15~30分鍾,後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腳盆內,浸泡患足。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鍾。藥液第二天可以加溫再用。
“功能”清熱除濕、殺蟲止癢。
“主治”足癬。
“提示”堅持治療,配合抗菌抑菌外用藥,則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