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肩關節周圍炎(1 / 1)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是肩部關節囊和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發生慢性退行性病理變化而引起的一種無菌性炎症,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因多發於50歲左右而又稱“五十肩”。亦稱“漏肩風”、“凍結肩”、“肩凝症”等。本病早期肩關節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後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並逐漸加重,晝輕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側側臥,肩關節向各個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肩部受到牽拉時,可引起劇烈疼痛。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檢查肩部有廣泛壓痛點,肩關節主動和被動上舉、後伸、內收、外展、內旋等動作均受限製,病程可數月到數年,因而導致肩部肌肉萎縮,甚至肩關節強直。其病因病機多為年老體虛,氣血不足,複感風寒濕邪,凝聚筋脈;或肝腎虧損,筋脈失養。本病應采用綜合治療法。

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乳香、沒藥、麻黃、馬錢子各取適量。

“用法”將藥物放入水中煎湯,後過濾去渣,待藥溫度降至患部皮膚能耐受時,熏洗上肢。每日1次,每次30分鍾;並用傷濕膏藥貼患處;同時配合內服舒筋活絡丸,每日1粒。

“功能”溫筋通絡。

“主治”適用於肩關節周圍炎。

“提示”配合手法治療效果會更好,同時應加強功能鍛煉。

療方2

“成分”防風30克,薑黃30克,伸筋草30克,鉤藤30克,白芍30克,甘草30克。

“用法”以上成分加水2000毫升,煎沸20分鍾,去渣取汁,用毛巾蘸取藥液擦洗患處。每劑藥可洗用2日,每日3~4次,每次30分鍾,10日為1個療程。

“功能”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主治”適用於各類型肩關節周圍炎。症狀為肩關節腫脹疼痛、麻木,活動受限。

療方2

“成分”桃仁、紅花、桂枝、蘇木、地龍、透骨草、川芎、當歸尾各30克,雞血藤60克。

“用法”將藥加入95%酒精2500毫升中浸泡10日後備用,使用時取棉紗布蘸取藥液按摩並擦洗患處,以局部微感發熱為度。每日3~4次,10日為1療程。

“主治”氣滯血瘀型患者,症見局部疼痛腫脹,肩關節強直,活動受限,尤以晚間為劇等。

“提示”早期局部腫痛明顯的,用此方擦洗時,用力不宜過猛,並應適當限製肩關節活動;腫痛稍減的後期,可在用本方擦洗前,先采用手法按摩15分鍾,然後再作局部擦洗,則效果更好。

療方3

“成分”伸筋草60克,防風、薑黃、鉤藤、白芍、甘草各30克。

“用法”將藥加清水適量煎沸,後過濾去渣,倒入盆中,以毛巾蘸取藥液擦洗患處。每劑藥可洗用2日,每日3~4次,每次30分鍾,10日為1療程。

“主治”各型肩關節周圍炎。

“提示”用此方擦洗時,可隨症加減,肩周肌肉麻木者加天麻、全蠍;局部痛甚加乳香、沒藥;活動受限加桑枝、雞血藤;天氣變化時加劇加秦艽、漢防己各15克;病情頑固加蜈蚣、土鱉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