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又稱骨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俗稱骨刺,是慢性骨質生長異常的退行性疾病。本病最常見於頸椎、腰椎、肘、髖、膝、跟骨結節等關節處,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多發生於45歲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症狀為脊柱、膝、足等處疼痛,或關節隱隱作痛,觸則痛甚,仰俯屈伸及轉動困難,或伴有頭暈、麻木等。本病多因風、寒、濕三氣雜至,浸入肌肉、經絡、關節、筋脈、邪氣壅阻、氣滯血瘀及關節磨損所致;或情誌不暢,房勞過度傷及肝腎;或金屬外傷、跌仆、閃挫等直接損傷筋骨;或過度負重用力等,均可引起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症屬中醫的“痹證”範疇,亦稱“骨痹”。中醫認為本病與外傷、勞損、瘀血阻絡、感受風寒濕邪、痰濕內阻、肝腎虧虛等有關。
(一)全身藥浴療法
“成分”羌活、獨活、製川烏、製草烏、蘇木、威靈仙、秦艽、防風、桂枝、木瓜、伸筋草、艾葉、鬆節、透骨草各100克。
“用法”先在蒸浴箱內加熱水約20千克,然後將上藥放入箱內,接通電源,調節恒溫器。待浴罩內溫度上升至38~45℃後,患者仰臥在蒸浴椅上,放下浴罩,頭露在浴罩外。每日1次,每次蒸浴20~30分鍾,10日為1個療程,休息2~3日後可繼續蒸浴。
“功能”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活血舒筋、通利關節。
“主治”適用於骨質增生症、關節僵直、風寒濕痹、麻木癱瘓等。
(二)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炒艾葉、生川烏、木瓜、防風、五加皮、地龍、當歸、羌活、土鱉蟲、伸筋草各30克。
“用法”將上藥用紗布包裹,放入盆中加清水煎煮5分鍾後趁熱熏蒸患處。待藥降溫後(以溫熱手為宜),用藥液浴洗患部,並輕輕揉按患處。每日熏洗1~2次,每次約1小時左右,每劑藥可連續用5~7日。
“功能”通經活絡止痛。
“主治”適用於骨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腰椎小關節紊亂症、肩周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網球肘、彈響指。
“提示”在熏蒸時注意不要燙傷皮膚,治療同時宜配合功能鍛煉。
療方2
“成分”透骨草50克,全蟲15克,蜈蚣、桂枝、虎杖、紅花、沒藥各10克。
“用法”將上藥加清水1500毫升浸泡1小時,用武火煎沸20分鍾。撈出藥渣後,先將患部放在藥湯上趁熱熏蒸,以汗出力度;然後再用毛巾蘸藥液熱敷患處;最後將患處放在藥水中浸泡30分鍾。每晚睡前治療1次,每劑藥用5次,10次為1個療程。
“功能”通經活絡、祛痹止痛。
“主治”適用於各種骨質增生症。
療方3
“成分”當歸、沒藥、五加皮各30克,青皮、地骨皮、丹皮、川芎、香附子、丁香、皮硝各15克,老蔥5根。